流產雖是“小月子”,但也應按足月產“大月子”一樣調養,婦女在妊娠期間機體為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各係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特別是生殖器官的改變尤為明顯。隨著孕周子宮體的增大,血液循環增加,子宮頸水腫、肥大,呈藍色;外陰、陰道黏膜充血,血管增多,陰道分泌物也增加。在此期間,孕婦身體抵抗力減弱,容易患病,所以人工流產術前體檢及全麵的婦科檢查很重要。手術中受術者會感覺輕度小腹痛或腰酸,術後腹痛便可逐漸減輕,但會有少量陰道出血。術後兩周是受術者全身各係統的複原過程,在此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1.預防盆腔感染:正常育齡婦女或孕婦,平時陰道內有大量細菌不致病,而流產後由於機體內環境改變,這些細菌則可能致病。此外,寄生在身體其他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或皮膚)的細菌或感染灶的病原菌,也能經血液循環播散或經手的接觸傳播至生殖道引起感染。為防止盆腔感染,受術者術後應遵醫囑按時服用抗生素,並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勿洗盆浴,勤更換衛生紙墊,保持外陰清潔。如術後腹痛伴低熱或出血多於月經量時,應到醫院就診,醫生將根據診斷予以治療。
2.流產後月經恢複與避孕:人工流產後月經恢複的時間個體差異很大。大多數婦女手術後一個月左右月經來潮或與既往月經周期相同,月經血量同於原月經量或稍多於月經量。少數婦女可因人工流產而影響近期的月經功能。特別是未產婦人工流產術後,如近期、遠期發生並發症,對再次妊娠及分娩會有一定影響,因此未產婦行人工流產術應采用慎重態度。婚後計劃暫不要孩子的夫婦,應選擇高效避孕方法,以減少計劃外妊娠。
婦女在人工流產術後一個月內即有排卵,因此時性生活後可受孕,故此期間要采取嚴格的避孕措施。一般於人工流產術後一個月恢複正常月經者,在全身體檢及婦科檢查正常,月經幹淨3~7天時可放置宮內節育器。人工流產術後未恢複正常月經者,不要自己服避孕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3.流產後乳房的保健:妊娠期乳房腺管發育,乳房脹大,流產後有些婦女感覺乳脹、觸痛、熱感,少數人可有乳汁分泌。這時要保持乳房清潔衛生,以免患乳腺炎。每日應擦洗乳頭和乳房,如乳汁分泌較多,可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或服用回奶藥物。
人工流產後,多數婦女食欲增加,少數婦女仍然食欲不振,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宜食入大量高蛋白、高脂肪類食物。結合個人的飲食習慣、食欲及消化吸收能力,妥善安排,既要供給充足,又不能強求攝入,否則可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反而不利於身體恢複。
人工流產後的飲食原則
人工流產後須對各種食物在數量上、質量上以及相互搭配上做出合理安排,以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纖維素的需要。為了促進人工流產後的康複,飲食調整應注重以下幾點:(1)蛋白質是抗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如攝入不足,則機體抵抗力降低。人工流產後半個月之內,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應給1.5克~2克,每日量約100克~150克。因此,可多吃些雞肉、豬瘦肉、蛋類、奶類和豆類、豆類製品等。
(2)人工流產手術後,由於身體較虛弱,常易出汗。因此補充水分應少量多次,減少水分蒸發量;汗液中排出水溶性維生素較多,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因此,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此,也有利於防止便秘。
(3)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適當限製脂肪。術後一星期內脂肪控製在每日80克左右。行經紊亂者,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薑等,這類食品均能刺激性器官充血,增加月經量,也忌食螃蟹、田螺、河蚌等寒性食物。
流產後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