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童家具品牌:如何創意營銷(1 / 3)

趨勢

作者:饒潤平

在消費者還叫不出幾個知名兒童家具品牌的時候,實際上這個細分市場已經占到國內家具市場的10%。然而,“消費者的知曉”離營銷的終極目標仍然遙遠,麵對兒童這個特殊群體,應該怎樣真正地創造並引導消費需求?

兒童家具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末。相關數據顯示,短短10年的時間裏,兒童家具已占國內家具市場10%的份額,專業生產企業有200多家,且企業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但從整個市場現狀來看,兒童家具企業的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

從“行業品牌”走向“消費者品牌”之惑

目前兒童家具企業大多是“傳統大家庭”,在品牌的養成上普遍存在“超生超育”現象。一般專業性兒童家具企業都有3到5個品牌,最多的甚至有10個以上品牌,加上一些綜合性家具企業推出的兒童家具品牌,目前活躍在兒童家具行業的品牌初步估計在800個左右。

然而,在這些五花八門的品牌中,實際上有很多不能為外界識別,隻能說有個“牌子”,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的“品牌”。當然,也有一些能為行業所識別的品牌,甚至在行業內有一定的知名度,如“芙萊莎”、“多喜愛”、“我愛我家”、“純真歲月”、“喜夢寶”等,但由於還沒有滲透到大眾消費者的心智,不為大眾所熟知,充其量還隻能算作“行業品牌”,而不能說是“消費者品牌”。

眾所周知,由“行業品牌”上升到“消費者品牌”,最便捷的途徑少不了到大眾媒體做廣告。然而,大眾媒體高昂的廣告費,是規模實力普遍偏小的兒童家具企業難以承受的。而其他許多低成本傳播方式,如新聞公關、活動傳播等,雖然有著隱性的傳播效果,但對於成長性的新興品牌來說,都還不能作為常規性的傳播手段。

如何才能找到一條既低成本、低風險,又立竿見影的通往消費者心智的傳播道路呢?

聯姻文化品牌解行業困局

品牌運營的關鍵是搶占消費者心智資源。如果能利用兒童感性消費的特性,在兒童家具品牌上附加一些感性元素,把品牌直接植入兒童心智中,就可以“一騎絕塵”,由“行業品牌”上升為“消費者品牌”。兒童家具聯姻文化品牌的熱潮,就是在這樣的“集體無意識”的背景下湧動起來的。

目前來看,兒童家具聯姻文化品牌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童星代言,二是動漫結合。前者的代表性企業有佛山金天拓(童星阿爾法代言)、聖吉(《家有兒女》中的“小雪”代言)、迪世樂園(《家有兒女》中的“小雨”代言)以及深圳“七彩人生”(《家有兒女》中的“劉星”代言)等。後者的代表性企業有東莞恒大、廣州力盟集團等,其中恒大先後買斷了芭比娃娃、喜羊羊兩個動漫品牌在家具領域的經營權;力盟更是一路狂飆,先後獲得迪士尼、宏夢卡通、時代華納、孩之寶、哆啦A夢、Kitty貓等知名動漫品牌在家居衍生產品領域的授權。

無論是影視明星,還是動漫,都屬於典型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的一個突出特性,便是與消費者的親和性,能夠與消費者產生心靈共振,進而“潤物細無聲”地將依附其上的商品信息、品牌形象輸入消費者心智中。這種營銷手法對於感性的兒童來講,尤其有效。由於童星、動漫已經成為當下兒童生活、娛樂甚至學習的一部分,因此,將兒童家具品牌比附到知名的童星、動漫品牌上,成為兒童家具企業紛紛作出的選擇。

事實證明,與童星、動漫等文化品牌聯姻,確實讓以上諸多兒童家具企業初步嚐到了“甜頭”:有關資料顯示,金天拓簽約阿爾法作為品牌代言人的2009年,全年度市場銷售額獲得了60%的增長;目前雖然還沒有確切數據顯示恒大簽約動漫品牌後的市場業績,但恒大案例目前幾乎成了所有行業媒體、諸多大眾媒體免費傳播的目標,其中的廣告價值不可低估;與恒大相同的還有力盟,如今力盟幾乎成了傳統家具聯姻文化品牌甚至踐行創意產業的標杆,成了媒體、教材上的焦點。而且,據酷漫居董市長楊濤透露,“一套HELLO KITTY家具,最高可賣到11萬元”,其中“經銷商的利潤約為6萬元”,可見動漫附加值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