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淘寶村:網商時代的刨富經(2 / 3)

網商開放式裂變與複製

與傳統農村觀念中的“自立門戶”不同,在這些新興的“淘寶村”中,開放與分享是這些基於村鎮為單位的淘寶村迅速發展起來的重要的因素。從一兩個單獨案例,到村裏家家戶戶的複製與裂變,如果沒有一種開放、分享的新商業文明思想,很難讓這些帶頭人從自己成功個案變成集體成功的案例。

以沙集為例,在“沙集模式”中,以孫寒、夏凱、陳雷等為代表的第一批農民網商在發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最早開網店的幾位創始人在起初掙錢時也曾商量過,不把網銷致富的秘密告訴別人,但很快發現這種方式行不通,每天來往送貨發貨的快遞公司的車輛暴露了他們的行蹤,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打聽也讓什麼都瞞不住。農戶間的關係形成的農村特有的社會土壤,這也讓個案發展產生出巨大的、連續不斷的示範效應。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複製這“三個火槍手”的成功模式,開網店既不影響農事,又沒有太大的成本投入,於是更多的人開始模仿著開起了網店,最初可以從孫寒等人的工廠拿貨銷售,然後又模仿著在家裏辦起了工廠,最後自己開始走差異化產品路線,從簡單的模仿到深度複製,再到自主創新,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網商”的行列中。

在劉文高等人的帶頭下,青岩劉村能談下來全國最便宜的快遞費,對於一些剛起步的網店來說,提貨量普遍較小,但因為這裏的網商們都是街坊鄰裏的,他們可以一起騎著三輪車去義烏市場“拚單”進貨,價格也更加優惠。據了解,在青岩劉開店不再是單打獨鬥,雖然生意在網上,但老板們在生活中都能交流。新網店半個月不開張是常事,這裏家家戶戶都能當老師,還有老網商來給你講講課,很有創業氛圍。網商們定期分享的“生意經”是青岩劉村的製勝法寶。在青岩劉村有一間會議室,每周六下午是網店老板們固定的碰頭交流時間,幾年前村子裏的網店剛剛起步時,十來平方米的屋子裏常常擠滿了幾十號人,最近熱銷什麼商品,做網頁、打廣告有些什麼困惑,都是這裏交流的核心話題。

村民們的這種自發分享、成功複製的淘寶村模式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持。在整個義烏市,劉文高和他帶領的“江東電子商務協會”獲得了政府的高度認可和支持,一係列對網商的扶持政策都率先從這裏出台,在沙集和清河,當地政府也正擬牽頭成立“商盟”組織,專門幫助鎮裏的網商解決各種競爭、合作難題,與網商們協商,幫助其解決場地、貸款等方麵的難題。

淘寶村的規模化與創新

或許與那些習慣了在淘寶上單打獨鬥、一夜暴富的大賣家相比,淘寶村的網商們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業績上都還不大,不過把這些“小螞蟻”聚集在一起,就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他們也與那些大網商一起,在積極探索著未來的創新發展之道。在2010年舉辦的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上,青岩劉村25家代表商戶組團亮相,通過網購、秒殺等現場體驗活動引來國內外客商的廣泛關注,他們在找貨源,也在找買家,實踐證明,零散的網商通過組團將發展得更好。  在創新上,青岩劉村可以說是“網貨超市”這一新型電子商務模式的發源地。依靠義務的小商品優勢,通過大B(大型批發商)向小B(零售終端賣家)批發產品,為廣大網貨賣家提供了一個極具性價比的網貨批發超市。如果有賣家想要了解和批發他們的商品,根本無需去現場看貨,隻需通過旺旺或QQ從線上接收一個數據包,就能拿到產品的圖片、參數、批發價與零售指導價,同時數據包中的商品信息還可供那些在淘寶上開店的小賣家免費使用。目前,在青岩劉的大型“網貨超市”已經有十多家,而“萬客商城”還獲得了2010年全球“十大網商”稱號,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