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敵環伺——朝鮮情報係統如何瞞天過海(2 / 2)

2012年,韓國和日本簽署《軍事情報保護協定》,根據《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後,日韓軍隊可共享朝鮮軍隊、社會動向、核導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情報,韓國還能接收日本偵察衛星、海上巡邏機等收集的情報。韓美兩國盡管利用偵察衛星所提供的情報時時刻刻觀察北韓動向,卻還是做出錯誤判斷。韓國一名朝鮮問題專家表示,僅僅通過衛星圖像猜測朝鮮衛星發射場的狀況是非常困難的,但國際社會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朝鮮是全世界同外界最為隔絕的國家,隻要這種狀況不改變,國際社會未來還會不斷地經曆類似的驚訝。

自1993年3月起,美國針對朝鮮的情報活動就明顯增多,它與日本、韓國聯合一起,對朝鮮進行“全天候的立體監視”。為了全麵掌控朝鮮情報,美軍可謂苦心孤詣,構築起海、陸、空三維偵察體係,把12萬平方公裏的朝鮮看得嚴嚴實實。美軍偵察朝鮮的主角一般由空軍完成,美軍駐日本衝繩的第390情報中隊、駐韓國烏山的第7航空隊擔當主角。美國在日韓開設了多個地麵情報站。間諜船等海上工具也常常得到充分利用來刺探朝鮮情報。。

日本情報本部通過多種人力途徑收集朝鮮情報。首先,通過駐中、韓、俄等國的外交官和武官收集情報,這種方法比較容易受到監視。其次,通過派駐韓國或中國的特工收集情報,這似乎是日本情報本部更常用的手段。近年來,有多名假扮科研人員的日本情報員,在韓國靠近朝鮮的邊境地帶開展實地探測。以最常見的“地質探測”為例,藉此獲取的座標可為精確製導武器提供瞄準數據,對朝鮮的重要目標構成威脅。以前日本通曉韓語的人才不多,對收集對朝情報造成了困難。近年來,日本已經加大了韓語情報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去韓國留學人數。

韓國國家情報院是韓國的最高情報機構,其前身是1961年樸正熙任韓國總統後建立的中央情報部。它是效仿美國中央情報局建立起來的秘密情報機關,由總統直接領導。它的特工隊伍龐大,僅總部工作人員就有2萬到3萬人,包括為它服務的各種人員在內的總人數多達30餘萬人,年活動經費約3億至4億美元,相當於韓國8個正規軍的年軍費開支。朝韓兩國有著很長的共同邊界,屬於同一個民族,使用同樣的文字和語言,這給諜報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因此,許多美國衛星和電子偵聽設備無法獲得的情報都由潛入朝鮮的韓國情報院特工提供。1948年,正是在韓國間諜的指引下,美國轟炸機差點兒要了金日成的命。

60年來,韓、日、美三國情報部門緊密合作,以韓國國家情報院、美國中央情 報局和日本內閣情報調查室為主,加上韓國軍方情報部、美國國家安全局以及日本防衛廳情報本部等機構,在朝鮮境內外編織了一張巨大而密集的諜報網,對朝鮮進行了“全天候的立體監視”。美日韓不惜重金打造對朝情報的“天羅地網”。但即便如此,朝鮮總能找到應對辦法,頻頻殺出重圍,製造意想不到的事件.

(根據網絡相關資料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