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年裏,零售行業受到淘寶、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的致命衝擊,哀鴻遍野。自2009年“雙11”火爆之後,“隻要業內相聚,沒有不‘問候’馬雲的。”但那又怎樣呢?消費者最終選擇用腳投票是市場經濟的鐵律。
從2011年起,排浪式關店風潮席卷各地:東方家園等家居賣場連續倒閉;百盛商業集團2012年的單店銷售額增幅不到2011年同期的1\4;2013年3月,麥德龍的萬得城黯然退出中國,同年外資商超關店達18家……
同時,店鋪租金價格以每年12%的速度下滑。
在所有亟待轉型的傳統產業中,零售服務業也許是最水深火熱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容易讀懂名創優品。
從2013年11月至今,名創優品在全球已開業了1100多家生活方式集合店,預計到年底銷售規模可實現50億元,成為當下零售冬天裏逆勢成長的一個典型案例。
我們坐在廣州和業廣場25樓,對麵坐著名創優品聯合創始人兼大中華區CEO葉國富。他抓住了中國實體零售崩塌和電商信譽崩塌的契機,硬生生創造出另一種實體店業態。與之同時,在外貿大幅縮減優質供應線,內銷經驗缺乏的曆史當口,名創優品又通過三高三低(高品質、高效率、高科技,低成本、低毛利、低價格),積累起品牌勢能,由高打低如水銀瀉地般一舉擊穿市場空隙。
葉國富是如何憑借獨特的經營手法為中國企業家融入全球化蹚出新的可能?
死線與生機
葉國富在中國做零售行業做了十年,行業冷暖變遷感受至深。
從2010年開始,中國諸多頗具規模的零售企業難逃業績急速下滑的命運,整個中國零售業的蕭條窘況可窺一斑,葉國富的企業也不能幸免。與此同時,電子商務叫囂塵世,電商大佬馬雲甚至發話:電商將基本取代實體零售。
此時,葉國富身邊的很多企業家朋友,在互聯網大潮中要麼固守傳統,要麼跟隨大流掘金電商,要麼幹脆結業退休……實體零售真的麵臨死線?
“互聯網思維”滿天飛的時候,葉國富想要自己出去看一看。
從2008年到2013年,葉國富頻繁地在美國、丹麥、日本、韓國等零售業比較發達的國家實地考察學習,親身體驗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那些受國人大為追捧的平價產品。同行的人都在拚命掃貨,而葉國富卻對“精品低價”模式產生了興趣。
在美國的宜家,一雙質量很好的拖鞋售價僅1.9美元。按照收入和彙率水平同比,中國消費者難以同樣的價格購進同等品質的商品。而在丹麥、韓國等國家,這種優質生活水準主導了市場消費趨勢。後來,到了日本,葉國富發現那裏有更多這樣的零售商店,商品價格僅在100日元到500日元之間,東西都非常好,而且絕大部分是中國生產的。200日元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12元。如果能在中國以12塊錢出售這麼好的東西,不被搶購一空才怪。
葉國富也很欣賞日本實體店的極致概念,但心中的疑惑更大了。
為什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實體零售店鋪不害怕電商衝擊?或者說美國日本沒有像阿裏巴巴和京東等龐大且成功的電商企業?
隨著葉國富在日本調研的深入,這個疑惑漸漸被解開了。在日本人的眼裏根本沒有線上線下明確分開的概念。道理很簡單,日本實體店不僅為消費者提供性價比超高的產品,而且服務和環境都很好,比起網購下單等待,身邊的實體店鋪更加方便。所以發達國家在全球電商迅速發展之際,實體零售依然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像亞馬遜、樂天等電商隻是補充。
葉國富頗受觸動:為什麼中國的電商與實體店勢如水火?為什麼中國製造已經達到了國際水準,中國品牌卻仍然做不到“精品低價”?為什麼消費者在國內享受不到“精品低價”的產品,享受不到掃貨的樂趣呢?
皆因線下太高價太暴利了,消費者被逼走了,最終自作孽不可活。拿服裝來講,一件生產成本僅需幾十塊的襯衫,賣你幾百塊是正常,狠點的能整到上千塊。就是實體店的高價暴利的野蠻,把中國的消費者都整到線上去了,線下實體零售的生意每況愈下,最終出現此起彼伏的排浪式倒閉。
這也許是實體零售的死線,但葉國富看到了其中的生機。“我想把這種‘又好又便宜’的模式搬到中國來。”
葉國富與三宅順也聯合創立的名創優品一開始就注入了“回歸自然,還原產品本質”的基因。
師夷長技以自強
機緣巧合,在2013年年初,葉國富有幸在日本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日本的青年設計師三宅順也先生。三宅順也是個服飾設計師,他對日本的優質低價有著深刻且獨到的見解,深深打動和影響了葉國富。
三宅順也常反思:“設計的本質是什麼?”他認為:“設計的目的是改變人類的生存狀況,倡導一種美好的、積極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設計是源自對生活最本質的需求,而這種需求是合理的、不以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更不是奢靡的。設計要‘回歸自然,還原產品本質’,要倡導對生活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尊重的生活哲學,要用簡約而不枯燥乏味的設計美學引導消費者樹立健康的消費觀,來摒棄那些浮誇的設計和流於表麵的虛浮追求。”
同時三宅順也認為:“既然設計是尊重自然的、樸實的和不浮誇的,那麼產品價格也不能浮誇,應麵向大眾。否則設計再好,質量再優,也偏離了當初設計這個品牌‘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輕鬆地購買美好的產品’的初衷。”
後來葉國富與三宅順也聯合創立的名創優品一開始就注入了“回歸自然,還原產品本質”的基因。如今,從名創優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來看,三宅順也的設計理念得到了有力的印證,品牌發展迅速,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
葉國富常假設:“如果能把我的中國最好的供應鏈資源對接到他優質低價的獨到思想,完全可以把三百日元的產品直接降至二百日元。這種優勢即便在市場成熟的日本也非常有市場,更別談價格體係扭曲的中國市場了。”
眾所周知,日本是個非常傳統的國家,年輕人最大的夢想是服務一家企業一輩子,而不是創辦一家企業。年輕人創業在日本甚至會被人恥笑或者指責。
雖然三宅順也懷揣創業夢想多年,甚至也曾多次來華考察供應鏈,但最終還是因缺乏對中國供應鏈資源整合和把控的底氣放棄了夢想。
也正是基於葉國富和三宅順也的資源互補關係,多次促膝長談後,最終他們達成了共識,開啟了聯合創業的征程。2013年7月他們分頭籌措資金,到了9月領取了日本營業執照,就這樣名創優品誕生了。
在拿到了日本公司營業執照之後,葉國富與三宅順也就各自分工,三宅順也負責品牌、產品設計和日本公司的運營,而葉國富則負責中國供應鏈整合和中國公司的運營。分工完成後,他們倆躊躇滿誌,準備大幹一場,分別忙開去了。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此時三宅順也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日本著手進行名創優品品牌理念和店鋪形象以及產品等設計工作,同時也按照日本法律和商業慣例運營著日本公司。
再說回葉國富,在與三宅順也敲定品牌名稱和在申請營業執照時,立馬聯係國內團隊在中國注冊商標,做好保護,避免被人搶注而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葉國富表示,必須厘清品牌與商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品牌是市場概念,商標是法律概念,商標的注冊時間並不等同於品牌誕生時間。例如家喻戶曉的王老吉,品牌起源於1828年清道光年間,而其第一次申請注冊商標的時間是1911年。同時中國存在搶注商標勒索品牌商的不良風氣,靠搶注商標發財的大有人在,而日本則不存在這種現象。更何況三宅順也由一個設計師直接轉變為創業者,缺乏商業運營經驗,因此他按日本人思維和社會風氣來經營,在名創優品逐漸發展壯大後才對其商標進行注冊申請也是可以的。這就產生了大家看到的中國商標申請時間比日本的早了半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