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對自身命運的把握,將產生多重深刻影響,甚至會波及整個互聯網產業。
2015年9月15日,美團官方發布律師聲明,針對網絡上出現的關於美團融資失敗的謠言啟動民事訴訟,並向公安機關報案以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美團選擇以這種劇烈的方式回應?在外界看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美團一直處於沉浮之中。7月,美團公開透露了業務狀況,包括今年上半年470億元的交易額。本來這些給力的數據讓人對美團倍感信心,但隨後一波莫名的負麵聲音卻蓋過了美團公布的“戰績”。
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一是對美團燒錢補貼模式的爆料和反對;二是瘋傳美團在資本市場遇冷。
前者與之前對滴滴打車的質疑沒有區別,屬於商業邏輯的不同意見。後者則攻擊性很強,甚至將美團融資上升到國有資產流失的高度,把有意向投資美團的國有基金譽為“股奸”,聲稱投資就是浪費納稅人的錢。這些立體化成體係的負麵聲音已經不是不同意見那麼簡單,顯然是上升到資本層麵的釜底抽薪,成為一場從下至上的多維度“攻擊”。
更關鍵的是,作為BAT之外屈指可數的獨立力量,這場對美團的突襲並不是的產業大戲——美團對自身命運的把握,將產生多重深刻影響,甚至會波及整個互聯網產業。
首先,美團的成敗,足以影響互聯網產業格局的分布。
眾所周知,BAT均已殺入O2O戰場。百度將在3年內對糯米追加投資200億元,目標直指美團、大眾點評;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和58同城,加上京東、餓了麼與滴滴打車,騰訊係O2O大網業已鋪開;阿裏巴巴自上線淘點點發力外賣O2O後,近期又把淘點點整合到螞蟻金服,並上線新口碑網……
在這樣複雜的戰局中,即便有阿裏10%占股,作為行業領先者的美團依然是一家完全獨立的“小巨頭”公司,充當著一個重要的變量角色。但前提就是:美團在這一輪融資中融到足夠多的錢,隻有掌握上百億美元的現金流,才有可能保持一如既往的獨立地位。
一旦美團敗下陣來,開始倒向巨頭中的任何一方,美團這個攪動生態的變量就變為原有格局中的一個常量,整個互聯網產業格局也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其次,美團的成敗將成為創投圈的重要風向標,影響全行業的信心與士氣。
以美團為代表的O2O公司,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用資本補貼的方式燒出用戶的消費習慣和行為粘性。燒錢並非代表不可持續,在2011年電商行業興起時,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巨頭也曾用大量的資本補貼培養用戶的網上購物習慣。
但是,如果O2O行業的巨頭都在資本市場裏收獲不到認可,誰還願意為小玩家買單?如果行業老大的業務模式被證偽,誰還願意進入到這場戰局中來?
更關鍵的是,O2O是目前互聯網最有活力的一個部分,這部分的信心重挫,必然會波及整個互聯網創業領域。特別是當各方力量都在通過喊“過冬”來進行自我調整,當社會輿論已經從創業狂歡中脫離,進入厭煩和空虛的逆反,美團這個體量的公司,一個媒體上的焦點故事就足以引發雪崩效應,甚至對很多其他公司形成輿論和心理上的“踩踏”,進而造成整個行業所有玩家的估值縮減。
因此,美團接下來的故事,跟很多人緊密相關,值得大家去厘清緣由和真相,並拭目以待結局的揭曉。而美團對此“事件”到“案件”的升級,會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標誌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