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麵專題
作者:李欣榮
大眾的熱情帶來的傳播力是任何媒體都無法企及的。如果你講給兩個人,這兩個人參與後再講給兩個人,10次循環下來,就會有2000個人參與了活動。20次下來,這個數字是200萬!30次下來,就比全中國的人都多了。
落差式炒作
就是把常見的事情或事物美化或醜化,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懸念式炒作
在宣傳內容中留下足夠吸引人的信息,讓受眾有一種想了解實情或詳細情況的衝動。這種方式十分常用,雖然很多人知道這是個“圈套”,但還是想一探究竟,該手法剛好利用了人的好奇心理。
雙簧式炒作
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問自答”方式,通過人為地製造多種觀點,引起公眾的關注。
榜名人式炒作
“某名人美容指定產品”、“某名人同款衣服”、“某名人減肥產品”等信息,這些就是借助名人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為自己的產品“沾光”,可謂是站在名人的肩膀上賣產品。當然,很多公司尋找名人作為該公司或產品的代言人也是傍名人的一種手法。
勾引式炒作
製造混亂或勾起事端,把人們的眼光吸引過來,也可以適當的利用 “羊群效應”。
借勢式炒作
借助現有的形勢或借助別人的勢力進行炒作。例如,我們可以借助最近熱門事件進行炒作,也可以利用國內外的新聞、政策、新奇事物等信息進行深入描述或分支描述。
叫板式炒作
直接叫板名人或知名企業,因為關注名人及名企的群體更多,能更好地吸引媒體及消費者的注意力。
爭議式炒作
就是把問題分歧化,把對立的觀點顯露出來,引起關注人群的注意,引發爭議,爭議性越大,傳播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