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宣的號令,守在敦化坊門口的吏員們都動了起來,二十張書案一字排開,馬上又禁軍士兵拿著長繩與號牌前來。
吏員與號牌是從京兆府衙門裏借來的,京兆尹韋昭度怕人手不夠,又加派了三班衙役過來幫忙。
所謂術業有專攻,維持秩序看管老百姓的活計,衙役們做的可比禁軍可老練多了。
別看禁軍有兵器而衙役們沒有,老百姓還就服衙役管教,正是一物降一物。
禁軍們比量半天沒排好的隊伍,在衙役們的喝令下,百姓們終於按照長安城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區域站好長隊,二十人的隊伍排列開來,綿延了小一裏地。
俗話說,人過一萬,無邊無際,這四五萬人往城南這麼一來,還真有點看不到頭的意思。
薛剛今天天不亮就起來了,這幾天難得吃了幾頓飽飯,薛剛感覺自己的模樣也變得精神起來了,這兩天走在街上,誰人不說薛大郎是條好漢?!
為了今日召集的臉麵,薛剛還特意上西市買了件成衣長褂,把那件打滿補丁的衣服換了。
真是“佛靠金妝,人靠衣裝”,薛剛洗幹淨眉目,再剃了胡須,竟然是玉麵公子一枚,走在坊市裏,連當壚賣酒的婆姨眼珠子都看直了,不愧是老薛家的優良基因。
薛剛所在的興化坊隸屬於長安城的西南區,一共有三十五個坊區在其中,而且窮苦老百姓比較多。
剛才皇帝陛下登台演講的時候就有許多人想往前衝,後邊聽不太清楚,還好有禁軍士兵在維持秩序,要不然可就亂套了。
薛剛來的早,加上人高馬大,輕而易舉的占據了頭名的位置,忽然覺得好像有人在注視自己,卻看常凱在前方不遠處笑著打量,薛剛也覺得自己這個體格用來與人搶位置是有點小題大做了,也訕訕的笑了笑。
卻見常凱拿著一捆寫了字的紅布條來到身邊,遞了一條給薛剛,並示意他紮在手臂上。
薛剛接過來一看,上麵寫的“興化”兩個大字,以前家境好的時候認識幾個字,知道是所在的坊名,不禁問道:“這是做甚麼?”
“今日人多,陛下命我等從百姓中挑選排在人群靠前者為隊長,維持現場秩序,一會發條水火棍給你。”常凱一邊給旁邊的人遞布條一邊說道。
劉小二今天也來的早,剛才他憑著小體格子,楞是擠到了薛剛旁邊,正好看到常凱遞布條給薛剛。
“將軍!將軍!這是何物?”劉小二怕這個是領糧食的憑證,他家裏條件沒好過,一直窮,所以他不認識字。
常凱看了看他,搖頭笑了笑說道:“這是維持秩序的隊長的袖標,小郎君來的也挺早的,不知是哪個坊區的?”
“俺是延康坊的,俺叫劉小二,這個維持秩序是啥意思啊?”劉小二問道,也不怪他發問,長安城好久都沒有秩序了。
“就是幫助大家排隊,讓大家夥照規矩來!不能亂了規矩!”常凱想了想說道:“要不然這五萬多人都亂糟糟的,像什麼樣子?喏!這是延康坊的隊長袖標,紮上吧!”
劉小二接過布條,隻見上麵兩個毛筆寫的大字,好像在坊門上麵見到過,當下有樣學樣紮到了手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