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醫生來到呂家,反複地觀察了女孩的病變部位,仔細查看了這些密密麻麻的紅色丘疹,他發現,這些紅疹的形狀與麻風病那種連接成環狀的斑片並不相同,再看看女孩的麵部,光潔無損,與麻風病人麵部結節斑疹、坑坑窪窪、毛發脫落的症狀也完全不一樣。他又發現姑娘在不停地抓撓身上,程醫生斷定,女孩得的不是麻風病,而應該是女孩的衣服上帶有有毒物質。於是,程醫生讓女孩脫下內衣,將衣服放入清水中漂洗,發現在盆底有黑黃色的粉末,還散發出了非常刺鼻的樟木味。程醫生恍然大悟,對女孩的父親說:“這是樟木粉,能傷害人體肌膚,您的女兒就是因為衣服上沾染了樟木粉,隻要把衣服脫下來洗幹淨,就會痊愈了。”
父親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哪裏來的樟木粉呢?於是,叫來女孩的母親一問究竟。原來,女孩的母親並非生母,一向把女孩視為眼中釘,時常對她進行虐待。近來,她見女孩出落得越發亮麗俊俏,便起了嫉妒之心,趁洗衣服的時候將樟木粉揉洗進了衣服中,企圖毀掉女孩的一生。沒想到程醫生識破了自己的陰謀詭計,女孩的父親了解事情的真相,非常氣憤,將惡毒的繼母趕出了家門。
通過這個故事,你一定很痛恨繼母,然而程醫生的高超醫術應該更值得我們敬佩,他認真精細地運用了“觀同”和“察異”的望診法,準確地辨別出了女孩所患疾病與麻風病的不同之處,從而救了女孩一命。
蔣曉看出這孩子得了“相思病”
你一定聽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梁祝二人同窗三年,情深義重。當梁山伯聽說祝英台要許配給馬家的時候,便一病不起,梁山伯得的就是相思病。但是,你知道嗎?相思病不隻成年人會得,小孩子也是會得相思病的。
明代有一位醫家叫蔣曉,他治療小兒怪病很拿手。一天,一位婦女帶著自己剛滿1周歲的兒子來找蔣曉。婦女緊張地對蔣曉說:“我的兒子近日裏不太吃東西,而且身體日漸瘦弱,找很多醫生瞧過後都說是消化不好,可是吃了很多藥就是不見好。”
蔣曉聽了婦女的敘述後,仔細看了看孩子的麵色、舌苔,心裏疑惑:“看樣子,這孩子應該不是消化不好。”就在他仔細“望診”的時候,突然發現,孩子的目光在不停地移送,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蔣曉頓時笑了起來,起身到隔壁屋拿來了小鈴鐺、小老虎、小木魚。小孩見到蔣曉手中的玩具,立刻顯出了驚喜的神色,用他那雙笨拙的小手抓起了小木魚,還緊緊地抱在懷裏。
蔣曉見狀,對婦女說:“你的孩子痊愈了。”婦女有些不解,蔣曉繼續說,“你的孩子因為思念他心愛的玩具而得了病,這就叫做小兒相思病。”此時,婦女恍然大悟,她想起來了兒子經常玩耍的小木魚不見了,從找不到小木魚開始兒子就這樣了。
蔣曉解釋說:“孩子幼小的心靈已經孕育了七情六欲,也會有自己的真愛,一旦失去了這種愛就會產生思念之情。因為他的年紀太小,還無法表達這種情緒,代之的便是不思飲食或精神上的委靡。當他找回失去的愛之後,相思病自然就不治而愈了!”婦女一邊稱讚蔣曉是神醫,一邊鞠躬言謝。
李叔叔在火車上的“望診”故事
李叔叔是爸爸的好朋友,他在哈爾濱從事中醫已經有四十年了,去年李叔叔到了退休的年紀,準備回到家鄉自己開一個中醫診所,在回家的火車上他成了整節車廂最受歡迎的“神醫”。故事是這樣的:
李叔叔對麵坐著的兩個操著東北口音的男人,他們一直在聊天,應該是非常熟悉的朋友。其中一個男人,70多歲,體態較胖,臉方方正正,額頭寬闊,鼻頭比較大,麵色黃而稍微發暗。另一個男人,60多歲,麵容清瘦,鼻頭發紅,眼睛周邊發紅。
李叔叔聽他們兩個聊得非常起勁,瘦子對胖老頭說:“我就喜歡喝涼水,即使冬天也是如此,熱水根本喝不下去。”胖老頭則對瘦子說:“我就和你正相反,我都喝很熱的水,涼的我一點都不沾,因為我一喝涼水就會肚子痛,還會拉稀。”瘦子就笑著回答說:“看樣子這跟我們各自的生活習慣有關係。”
他們正聊得起勁,李叔叔突然插話說:“你們的問題並不是生活習慣不同引起的,而是你們的身體條件不同所致。”
胖老頭看看李叔叔,有些試探地問:“你有什麼根據嗎?”
李叔叔說:“當然,從麵色上講,你要暗淡一些,這就說明你的身體中有寒氣,包括髒腑內也有內寒,通常有內寒的人,是肯定喝不了涼水的,不但如此,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你吃飯也一定愛吃熱的。”
胖老頭回答:“你說得太對了!我真的喜歡吃熱乎乎的飯菜。”
瘦子見狀,立刻迫不及待地問李叔叔:“那你看看我是為什麼愛喝涼水呢?”
李叔叔看了看他的臉,說:“你的鼻頭有些發紅,如果沒看錯,你平時應該很愛喝酒,大概每天都要喝半斤白酒吧?酒熱熏蒸的鼻頭發紅,你的髒腑內是熱的,所以你特別喜歡喝涼水,吃飯也一定和胖先生正好相反,你喜歡吃涼的。”
瘦子瞪大眼睛說:“我的媽呀!你看得太準了,我每天都得喝六七兩。哈哈!那我這樣喝下去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