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點很關鍵,就是人們在各地、各國間的流動要具規模、要頻繁,也就是空運、高速公路等交通網絡必須很發達,跨國旅行很方便……是全球化帶來的跨國人口流動造就了星巴克,為星巴克節省許多廣告開支,使它每賣一杯咖啡的邊際成本很低。實際上,像我這樣經常旅行的人也需要有這樣的連鎖咖啡館,需要有這種方便。有了星巴克這種規模的全球咖啡館之後,以往傳統的咖啡館日子就不好過了,它們正逐步被淘汰。
“另外一個因素是星巴克在納斯達克上市。1992年它的股票正式上市交易,也就是說,我們都可以通過買股票成為星巴克股東。許多人認為,向大眾發行自己公司的股票隻是一個融資事件,實際上,公司股票上市除了融資外,另一個同樣重要的效果是鞏固公司的品牌、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在1992年上市之前,星巴克隻在美國西海岸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美國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在報道星巴克這個公司、介紹它的咖啡是如何如何好。這就好了,連還沒喝過星巴克咖啡的人都好奇了,也想去嚐嚐,一下把星巴克咖啡變成時尚品了。股票上市之後,股價一天天上漲,這本身又使星巴克成為新聞的主角,使更多人對星巴克感到好奇。就這樣,雖然星巴克沒花錢做廣告,其效果勝過廣告。”
舒爾茨39歲時成為億萬富翁
陳笛:“原來是這樣,怪不得像希爾頓、君悅、喜來登這樣的連鎖酒店也在世界各地都有呢,原來它們也是受益於全球化,它們將來的收入會進一步上升的,因為在各地旅行的人自然更喜歡已經熟悉的酒店。”
“你說得好。中國各地的酒店到今天還基本都各自為政、相互獨立,酒店名字也是五花八門,不知道到底哪家好。每次爸爸到中國旅遊時,最痛苦的就是選酒店的問題,很多酒店都說自己是四星、五星,但我根本不知道挑哪家好。所以,當我知道沈南鵬先生創辦了如家連鎖酒店,我立即就覺得他的判斷真準!他公司的股票上市才三個多月,股價已翻了兩倍多。
“星巴克的故事,不隻是因為其商業模式才有意思,而且也因為創建該公司的舒爾茨先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舒爾茨於1953年出生在紐約的貧困區,他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他爸爸開過出租車和卡車,也在工廠幹過苦力活,他媽媽沒有工作,在家照顧小孩。由於家境困難,1956年,他們一家搬進政府救濟的公寓房,孩子們依靠政府福利補助長大。他上的小學、中學以及後來的大學都很一般,同學的家境也很窮。12歲開始,舒爾茨每天早起送報紙,賺些錢給自己和家裏用。之後,在上初中、高中時,經常在餐館、製衣廠打工。為了贏得體育獎學金上大學,在中學他發奮踢美式橄欖球,後來得到北密歇根大學的獎學金,去那裏上大學。在1985年創建星巴克之前和之後,他靠的都是自己的奮鬥,而不是父母的遺產,更沒有任何權勢後台。
“靠自己的努力,舒爾茨這樣一個家庭背景極普通的人也能在1992年,也就是他39歲時,成為億萬富翁,實現事業成功。陳笛,你知道,爸爸在湖南農村長大,家裏沒有財富,也沒權勢。像舒爾茨這樣的個人故事總是讓你爸爸由衷地敬佩,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以私有製為基礎的美國,由普通家庭出身而成為億萬富翁的個人故事很多,上次談到的蓋茨就是另一例,還有沃爾瑪、戴爾電腦、英特爾、雅虎等公司的創始人也是這樣。”
(摘自《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