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輸在轉折點上
專欄
作者:李昌文
毫無疑問,媒介融合的大潮已經浩浩蕩蕩洶湧而來。不管是否自覺,在這場浪潮麵前,每一個傳統媒體都將麵臨生存還是毀滅的終極考問。
縱觀媒介的發展曆程,媒介與技術是天生的姻親,每一次新技術的誕生都會催發出新的媒介形式。印刷術的發明帶來我們今天稱為平麵媒體的報紙和雜誌,無線電的運用則使廣播走上了曆史的舞台,視頻技術的興起成就了電視的輝煌。同樣,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窗口已經打開。
在媒介融合發展的大潮中,我們沒有選擇,不能等待,隻能積極地投身在這場洪流之中,闖出一條自我救贖、自我發展的生存之路。
傳統媒體如何擁抱新技術的浪潮,現在來看國內傳媒界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型可供借鑒。但也正因如此,挑戰與機遇同在。在麵臨巨大壓力和風險的同時,時代把這個極富挑戰性的難得的發展機遇拋給了我們。因為沒有現成的成功模式可以複製,大家基本上是一起“摸著石頭過河”,而且,新媒體正在以顛覆式的手法對傳統媒體進行改造。如果能把握住這個難得的“窗口”期,我們必將迎頭趕上。
當下,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要用互聯網思維來指導我們的媒介融合發展之路,要深刻領會和牢牢把握“免費”、“互動”、“渠道”、“體驗”這些關鍵理念。
要實現從“觀眾”思維向“用戶”思維的轉變,必須刻意突出和強調節目內容與用戶的互動,實現從看電視、聽廣播到“使用媒體”的轉變。要把觀眾變成用戶,把用戶黏在平台上。互聯網思維同時也是一種“服務性思維”,媒體不能再高高在上,要把“用戶的優質體驗”作為媒體的最高追求目標。我們要正確地把握內容和渠道的關係。單純的“內容為王”在互聯網時代已經成為窄途,要同時樹立“渠道為王”的工作理念。要對新技術和專業技術人才有“敬畏”之心,改變過去把技術作為附屬的落後觀念,營造學技術、懂技術和實施技術引領的工作氛圍。湖南衛視“互聯盛典”的成功,如果沒有互聯網技術的支撐甚至引領,根本不可想象。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要把“技術引領、渠道為王、體驗決定成敗”奉為媒體發展的圭臬。
隻有將理念徹底轉變過來,才能談到行為方式、組織結構以及業務流程的轉變。沒有正確的理念,沒有思維方式的轉變,新舊媒體的融合隻能是“融而不合”,最終結果很可能就是“四不像”、“兩張皮”,甚至變成“二皮臉”。
思維方式轉變了,行為方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的轉變就會變得順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當然,我們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媒介融合是一個龐雜和體量巨大的係統工程。全媒體采編經營理念再造、全媒體流程再造、全媒體組織再造、全媒體人才再造、全媒體考核再造、全媒體產品再造、全媒體盈利模式的再造等等,這一係列融合改造的實施不是舉手投足、朝夕之間就可以實現的。
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時代的處境,可以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一句名言: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這是黑暗的季節,也是光明的季節;這是絕望之冬,也是希望之春,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一切。
古往今來,成功者並不總是贏在起跑線上,但絕對不會輸在轉折點上。
(作者為山東廣播電視台副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