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劍七星龍淵劍
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劍
據說當年歐冶子攜妻女,來到仙人指點的秦溪山時,隻見在兩棵千年古樹下麵,整齊地排列著七口井,其形如北鬥七星,井中寒泉清洌見底,歐冶子認定此地是鑄造寶劍的最佳地點。
歐冶子汲水淬劍,當他將第一把劍放在石墩錘打時,突然烏雲四起,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七條金龍從井口鑽出,衝上雲霄,爾後齊向劍坯上噴了口水後,就騰雲駕霧而去。歐冶子舉劍觀之,隻見劍身剛柔並濟,劍鋒銳利無比,他隨手舉劍向巨石劈去,隻聽“啪”的一聲,巨石被劈成兩瓣。
但此劍雖然鋒利無比,外表並不光亮好看。歐冶子想起那夢中仙人,曾指點“亮石坑的寶石可供你磨劍”。於是他四處打聽這“亮石坑”在何處?後來到九姑山訪問一位采藥老翁,老翁告訴他:“離城四十裏處,有個發光洞,存亮石數以萬計,若能得石磨劍,磨出的寶劍必定光亮無比;隻是洞邊有巨鷹把守,無人敢取”。於是歐冶子帶妻女,各執一把寶劍,奔赴發光洞。找到發光洞後,果然看到一隻凶猛無比的巨鷹。那巨鷹一見生人到來,就拍動翅膀凶猛撲了下來,一雙利爪攔腰就將莫邪抓住後飛向天空。歐冶子夫妻執劍拚死與其搏鬥。莫邪雖被抓在空中,但她一邊掙紮,一邊持劍朝巨鷹的翅膀亂刺,結果巨鷹被砍傷墜地,歐冶子上前補上一劍,結果了巨鷹的性命。他們取回亮石,果然磨出來的寶劍,不但鋒利無比,斬鐵如泥,而且光亮如銀。
在《吳越春秋》中有這樣一段故事: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因荒不擇路,逃到了長江邊。前是波濤萬頃的長江水,後有刀槍在手的萬千追兵,正在危急萬分之時。一漁翁駕一小船將伍子胥渡過對岸,伍子胥要其留名,以圖日後回報。漁翁不言其名,隻自稱“漁丈人”也。伍子胥無奈隻好作揖道別,但行出不遠,總感不謝救命之思,非君子所為。於是又返了回來,並解下腰間的祖傳三世的七星龍淵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
“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歎,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隻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隻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因為有了這個故事,七星龍淵劍就是成了一把誠信高潔之劍。
後來為了回避唐皇李淵之名,此劍改為“七星龍泉劍”。
第六劍幹將劍
愛情之劍——幹將劍
幹將,吳國人,歐冶子之婿(約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33年)。據說他原本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鑄劍師。他生成八尺之軀,英武異常。在未拜在歐冶子門下時,就已經懂得了熔、鍛、鏟、銼、刻、淬、磨等諸般鑄劍工藝。隻因歐冶子之女莫邪是一位眉清目秀、聰明賢慧,勤勞勇敢的好女子。為了能與莫邪成親,才成了歐冶子的徒弟。
幹將劍刃長三尺,柄長六寸,刃寬約三寸許,係紅櫻劍絮,重九鏘,即三斤十二兩,劍身有龜紋雕飾,舞動時有如虎嘯。
第七劍莫邪劍
愛情之劍——莫邪劍
莫邪,歐冶子之女,幹將之妻,赤之母
。
莫邪劍刃長四尺,柄長一尺,刃寬約兩寸許,係湖綠劍絮,重約十鏘,即約四斤二兩七分,劍身有漫冶,即水紋雕飾,舞動時銀光流瀉,如銀蛇吐信。
幹將莫邪劍是雄雌雙劍。當你看到其中一柄劍時,就必然會看到另一柄劍。這兩柄寶劍是永不分離的。
此劍在民間有很多的傳說。流傳最廣的就是幹將眼看三月的鑄劍期將滿,但因爐中的鐵英還是無法溶化,而不能如期鑄成寶劍。莫邪為了救夫,就自投劍爐之中,從而鑄成了這天下無雙的幹將莫邪雄雌雙劍。
這種傳說有多少真實性,我們無需考證。但鑄鐵在加熱過程中,碳的含量會不斷下降,如果不能適當在加入碳的成份,那鑄造出來的劍,就會變得柔韌而缺乏剛度,這樣的劍最多隻是一口熟鐵劍,而不可能成為能削鐵如泥的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