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當時的生產條件來看,幹將不可能在那時會擁有一個,能跳入一個大活人的大坩鍋。於是另一種說法可能更可信些,即莫邪剪掉頭發和指爪投入煉爐,而頭發和指爪都可以化為碳的成份,使鑄鐵的晶格結構產生有序變化而溶解,從而就能鑄造出柔韌而又鋒銳的鋼劍。

據說幹將鑄造出幹將莫邪雙劍後,隻將莫邪劍獻給了楚王,而將幹將劍埋於山中。並囑咐莫邪等到兒子成人後,一定要用幹將劍為其報仇。後來楚王得知幹將另藏寶劍,一怒之下果真將他殺了。

幹將死後,莫邪生下一子,名為赤。其子生來與眾不同,雙眉相距尺餘,固又名眉間尺。他成人後就背負幹將劍,前往楚國報仇。而楚王在夢境中早有預知,就命人到處追捕。赤四下躲避,始終無法下手。一日山間得遇一劍客,允諾說隻要他得到幹將劍與赤的人頭,即可代其成事。赤當即就提劍刎頭相付。

劍客依諾麵見楚王。赤的人頭雖死,但仇恨未減半分,楚王看了驚懼不已。劍客即獻計將赤的從頭用沸水煮,並請楚王移駕一觀。楚王不疑有詐。待楚王探頭相望,劍客提起幹將劍,就將楚王的頭斬落鍋中,並當即自刎也將自己的頭吹到了鍋中。三頭於沸水中混為一體無法辨識。宮人分其三份,合葬一處,於是就有了“三王墓”之說。

但有人考證,幹將莫邪劍,在吳越爭霸時沉入延平的劍溪,即現在的福建南平市的閩江之中。幹將莫邪劍,因為有上述傳說,也成了一柄愛情之劍。

第八劍魚腸劍

義勇不法之劍——魚腸劍

魚腸劍,是歐冶子在湛盧山上鑄造的五柄名劍之一。此劍到底多長,現在無法具體考證。但一定不會太長,長了它就決不可能,能藏到魚腸之中。最可能的長度應當是“不足半尺”。

但這尺舊時是沒有統一的。禹時十寸為一尺,湯時十二寸為一尺,武王時則是八寸為一尺。因此這魚腸劍的長度,也隻能是個大約數。

說到魚腸劍就不能說到專諸,專諸是吳國堂邑人,當時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時就知道,專諸是一位狀如餓虎,聲像巨雷,力能扛鼎,身手快捷,肝膽俠義的勇士。有一次伍子胥看到專諸跟很多人打架,“其怒有萬人之氣,甚不可當”。正打到熱鬧處,他老婆趕來隻在他背後喊一聲“你還不快跟我回去”。他就立刻停手,跟在老婆後邊回家了。在凡人的眼中這專諸,也隻是一個怕老婆的貨色,但在伍子胥眼中,則是一個勇猛而又理性的真漢子,於是他就選定了專諸,為公子光殺了吳王僚,讓公子光奪得皇位後,好幫他去打楚國為他報仇。

公子光為什麼要殺吳王僚呢?這得從吳王壽夢說起:吳王壽夢共四子:諸樊、餘祭、餘昧、季劄。壽夢知道這四子之中唯有季劄最賢能。於是他想立他為太子,季劄心知如果這樣,有可能會出現“煮豆燒豆箕”的慘劇,於是他堅決不受,吳王隻好改立長子諸樊為太子。壽夢臨死時,與四子相約,王位以兄弟相傳,直至季劄為吳王。

諸樊當王後傳位季劄,季劄仍不受,諸樊死,餘祭接位,餘祭死,餘昧接位。至餘昧死,按照壽夢遺言,當立季劄為王。但季劄不想當皇帝連夜出逃,吳國大臣沒法就立餘昧之子僚為王。而公子光則是諸樊的長子,壽夢的長孫,季劄不願為王,按理應當由他來繼位,輪不到僚來當皇帝。於是他就在暗中廣納人才,為奪取王位做準備。

在這樣的背景下,專諸就成了最佳的殺手。於是人人皆知的血腥一幕就那樣上演了。吳王僚死在了專諸的魚腸劍下,專諸被公子光布下的劍手砍成了肉泥。公子光成了吳王闔閭。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以孫武為大將,伍子胥為副將,夫概為先鋒,出兵六萬攻占楚國國都,伍子胥掘開楚平王墓,鞭屍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