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目前危害健康最多的大都是慢性病,然而其發生、發展都無不與患者的生活規律有著密切關係。據國家衛生部門統計,由於生活的無規律化而致病的為44.7%,國外有句諺語說得好:“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命運。”讓我們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健康行為和不健康行為,努力使生活有序化、規律化,並有意識地使之成為自己的習慣,如此堅持不懈,必將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
1.有勞有逸
古今中外養生家及長壽者,大都有一套完整而適合自己具體情況的規律性生活習慣,這是他們得以長壽的關鍵,有規律的生活,可使機體處於最佳狀態。
祖國醫學古籍《素問》雲:“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能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此保養之正宗也”。這裏講的就是指四季的作息製度,生活要規律化,勞逸要適度,不妄作勞,以防“過用”。過用則病生,積微成損而折壽。這種見解,曆代養生學家多有所論述。
從現代科學觀點來看,這是符合人的生命活動規律的,是很有科學道理的。固然,“勤勞是個寶,人生不可少”。但“有勞”就必須“有逸”。“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也正是反映了這個規律。
那麼,為什麼要按時作息、生活要規律化呢?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研究,認為生物體內有生物鍾,它是生物為了生存而產生的進化適應,乃是一種生理節奏現象。生物鍾調節和控製著生物體內的各種機能,包括神經、內分泌、免疫等等,從而維持著生物的生命。
如今,有許多專家曾專門研究了上述的現象,在報刊上披露了“人體的一天活動時間表”:
“深夜1時——進入易醒的淺睡階段,對痛卻特別敏感,容易感到疾病的存在。
2時——身體內的大部分器官工作節拍極慢,而肝髒則在加緊工作,為人體排除毒素進行“大清洗”。
3時——全身處於休息狀態,肌肉完全放鬆,血壓低,脈搏和呼吸次數最少。
4時——血壓更低,肌體處於最微弱的循環狀態,腦部供血量最少,呼吸也仍是很弱。重病者容易在此時死亡。
5時——腎髒不分泌任何物質。這時起床會感到精神飽滿。
6時——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肌體已經蘇醒。
7時——人體的免疫功能特別強。
8時——肌體休息完畢。肝內的有毒物質全部排出,但此時飲酒卻會給肝髒帶來很大負擔。
9時——神經活性提高,興致也特別高,心髒開足馬力工作,對痛的反應不敏感。
10時——精力充沛,人體處於最佳狀態,是一天中精神最集中的時候,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效率也很高。
11時——心髒有節奏地繼續工作,保持10時勢頭,身體也不易感到疲勞。
12時——全身已都被動員起來,稍遲即可進餐,已開始有饑餓感了。
13時——肝髒進入休息階段,有部分糖原進入血液,白天的第一階段興奮期已過,感到有些疲倦,需要適當休息。
14時——精力消退,此時是一天中第二個興奮低點,反應遲鈍。
15時——重新改善,人體器官此時也最為敏感,特別是嗅覺和味覺。
16時——血液中的糖分增加,一些醫生將這一過程稱之為“飯後糖尿病”,但這卻不是病,而是一種生理現象。
17時——工作效率最高。
18時——痛感重新下降,神經活性降低,增加活動量可以使精神振作。
19時——血壓上升,情緒最不穩定。
20時——此時體重最重,反應敏捷。司機可處於最佳狀態。
21時——神經活動正常,記憶力強,善於記憶白天不易記住的課文或大段的台詞。
22時——血液中白細胞增加,體溫開始下降。
23時——人體準備休息,細胞修複工作開始。
24時——全身肌肉鬆弛,各器官活動極慢,人漸入夢鄉”。
與這種表述有所異議的是有些勞動衛生專家又列出另一種程序,即勞動者的工作效率以在清晨起床後最好;到上午10時左右,工作效率就逐漸下降;午睡後又有回升;到下午15時、16時,工作效率下降的速度比上午10時以後更快,在這兩個時間內,工傷事故的發生率較高。因此,為防止過度疲勞發生事故,提高工作效率,增強體質,在工作中間適當從事短時間的運動(如散步、做操、打乒乓球等),是較為適宜的。
專家忠告
有的老年人常搓麻將通宵達旦,久之影響身心健康,易造成肌體功能失調,精神不振,誘發各種疾病,如冠心病、胃病、糖尿病、神經官能症,甚至突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危及生命。這種不良習慣應堅決加以改變。
2.生活有序
人體衰老雖是生命發展的必然過程,但也有其內外原因,尤其是取決於內因。中醫學認為引起衰老的內因主要是脾胃虛弱、腎氣衰退。而要使脾腎氣旺,就要注意起居、飲食、心理等諸方麵的養生,做到生活有序。
(1)食飲有節飲食是人體所需營養物質的來源,是維持各種生理活動、保證生命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老年人要做到合理調配飲食,日常飲食應遵循品種多樣、數量限製的原則,提倡合理配餐;要定時定量進食,講究飲食衛生,吃新鮮的食品,還要注意食後保健,以利健康。
(2)起居有常老年人要保持身體健康,就必須注意起居調攝,妥善安排生活中的各個細節,使其更加符合自然規律和自身的特點。作息要有規律,做到每日定時睡眠、定時起床、定時用餐、定時鍛煉身體等。安臥要有方,足夠的睡眠是健康長壽的保證,為了保證獲得高質量的睡眠,除了應養成定時睡眠的良好習慣以外,還必須創建一個安逸、清潔、寧靜且布置科學合理的居室環境。
專家忠告
生活有序,一定要戒掉不良嗜好,吸煙對人體有害,吸煙不僅有害於自身健康,而且也汙染了空氣,損害到他人,因此必須戒除之;飲酒也應“淺嚐輒止”,切勿酗酒、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