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診汗望法提綱(1 / 1)

汗液的有無,取決於腠理的開合;而腠理的開合,又取決於衛氣的虛實。所以《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陽氣有餘,就身熱無汗;陰氣有餘,就多汗身冷;陰氣陽氣皆有餘,就會無汗發冷。”汗是心的精血所化,在營分是血液的一部分,在衛分就化為汗液。如果依據這些理論,則觀察汗液的變化,就有部位、形態、顏色的區分。

出汗的部位有什麼差異呢?出汗的部位在陽經循行區域的,就是病在陽;在陰經循行區域的,就是病在陰。頭額上出汗的,是陽經病變;手足出汗的,是胃有病變;胸口出汗的,是心髒虧虛;陰部出汗的,是下焦濕熱。半身出汗的,是半身不遂的先兆;出汗時,隻有足部不出汗的,是熱性病咳血的危證。這些都是按照出汗的部位不同來分辨的。

出汗的形色有什麼差異呢?三陽經經氣盛實,三陰經經氣虧虛的,不出汗;三陰經經氣盛實,三陽經經氣虧虛的,汗出不止。身熱出汗的,是陽邪侵襲了營血;無汗而發熱的,是陰邪侵入體表,使衛氣功能失去正常所致。出汗量少的,是疾病將自動痊愈的表現;如果汗出過多,則體內津液必然減少,所以就是太過。得了風濕,要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隻需讓病人微微出汗,這樣風邪和濕邪才能同時解除;如果遍身微微出汗,汗如流水一樣淋漓不斷的,是傷陽耗精,疾病就一定不能解除。

如果汗出沾衣,顏色好像黃檗汁的,是濕熱;體內邪氣結聚,或者邪氣過盛,導致衛氣虛弱而出汗的,就是白汗。如果出白汗,是厥氣上逆的征象;傷寒太陽病,發熱而身無汗的,會在出汗後病愈。也有的在鼻出血後自愈,這種出鼻血,就是紅汗。如果出紅汗,是元氣虛弱。初生的小兒出血汗的,多數短命;如果出汗黏稠不流的,說明難以長大成人。

如果出汗多得像剛洗完澡那樣,是酒後受到風邪的侵襲;如果汗出如油的,說明將死;汗出如水,脈浮的,是衛氣虛衰;大汗淋漓,就像斷了線的珠子那樣,但並不流動的,是元氣將亡。

汗出不斷的,是頭痛、發熱等表證將解;如果遍身微微出汗,汗如流水一樣淋漓不斷的,是傷寒的外感病表證解除後,在裏還有水飲、痰涎、食滯、淤血等沒有消除。汗出不止的,是陽氣亡失的危證;血液虧耗過度而出汗的,是精血或者津液虧損。

這就是汗的質地色澤的望診方法。

至於四時有寒暑的變化,衣著有冷暖的不同,形體有動靜的區別,腠理的開合也會隨之而變化,於是就有出汗或者不出汗的現象,但這不是病,而是正常現象。還有飲食過飽,胃氣蒸騰,迫汗外出,則汗出於胃;受驚而影響精神,必然傷害心髒,導致神氣浮越,心液外泄而為汗;負重遠行會傷骨,腎主骨,所以汗出於腎;走得快就會傷筋,恐懼就會魂不安,肝藏魂而主筋,所以疾走恐懼,汗出於肝;過度勞累,會傷及肌肉和四肢,脾主肌肉四肢,所以汗出於脾。這些都是各種活動所致,也不是病變。

所以,善於通過汗液的變化診斷的醫家,必須要考慮寒熱、冷暖、動靜等因素,了解正常的出汗規律,再辨別病態的汗液,然後才能按照部位與形色,辨表裏,判虛實。

其他如熱汗為陽,冷汗為陰,需要結合身體的寒熱和病症的陰陽來分辨。這樣診斷才能更全麵,運用才能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