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工藝之旅
遊曆
作者:林恩
在林勳看來,日本旅遊沒有購物這個選項,若跟他去日本,朋友們買不到任何熱門暢銷的商品,收獲的全都是最地道的日本手製工藝品和日本手藝人的技藝之心。
林勳和日本頗有緣分。早年家人為了謀生,僑居日本,從小他便有比較多的接觸日本文化的機會。上大學後進入了陶藝專業,當時的係主任鄭寧老師是東京藝術大學陶藝係畢業,在教授的過程中也比較多地介紹了日本的陶藝文化。畢業後林勳選擇漂在景德鎮,有機會和台灣的手工藝品商人一起到日本參觀他們的手工藝製作。
如此幾番往返,便有朋友提議林勳,可以帶著朋友們一起去日本,主題就是手工藝之旅。林勳說,“我偶爾回想這樣神奇的過程,心裏便洋溢起滿足感。後麵幾期的日本手工藝之旅基本也是我一手策劃挖掘路線。我總相信手工藝是不同於人類所有其它勞動的一種特殊的勞作:人們通過五感去感受自然的素材,經由大腦的創造,再用雙手去進行創造的過程,是最可以發現自我內在靈性的過程。”
從2012年11月的紅葉日本手工藝之旅開始,日本手工藝之旅已經圓滿舉辦7期。林勳介紹,大致有4條路線。紅葉/櫻花陶藝之旅,五月煎茶道大會之旅,紅葉/櫻花綜合工藝之旅以及建築設計之旅。每次的旅行不單一限製在一種工藝,會在沿線合理的讓大家接觸其它的工藝類型和更豐富地文化體驗。
誌同道合,就是林勳手工藝之旅的最真實寫照。跟林勳一起旅遊的,曾有團友要求去逛迪士尼、買奢侈品,因為這些都不在線路安排裏麵,所以跟領隊產生了分歧。於是現在每一個打電話來谘詢報名的人,他們都會詳細詢問,他們隻歡迎那些真正有熱情的人,而如果是想去日本旅遊順道看看手工藝,這樣的客人他們會婉拒。“我們希望團友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對要去看的東西有共識。”
收獲初心
林勳組織日本手工藝之旅的初心是帶領景德鎮的年輕手藝人和好學的作坊主前往日本考察,學習日本職人的手工藝精神,那種專注的態度,對美的要求。這些都是景德鎮也是當下中國比較缺乏的東西。他說:“在國內很多做手工的人隻是將手工作為維持生計的手段,卻沒有真正去體驗手工,體驗生活中的美,這導致很多手工藝品缺乏靈魂,顯得死板且俗氣。我希望日本手工藝之旅能帶給隊員很多的觸動,在大家回國之後能更多地思考自己的生活,更多地去尋找去創造美好的事物。活動組織至今,我收獲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夥伴,在旅行的途中我們互相交流學習,在活動結束之後來到景德鎮探尋這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古老瓷都,基本上成為每一次旅行的後續,這些都令人感動和欣慰。”
周水欣跟著林勳走了一條陶瓷路線,主要是觀賞陶瓷的手工工作室,拜訪手工藝人。他們拜訪的地點是常規旅遊團根本不會涉及的地方—益子地區。這裏是櫟木縣著名的陶器之鄉,此處出產的陶器稱作益子燒。
這裏居民也少,更別提遊人了。安靜的小路,沿路開著許多有趣的小店,大都是有自己的窯口的陶藝家們做好作品,擺放在自家店裏售賣或者寄賣。周水欣眼見的每個店都門可羅雀,但一絲不苟地擺設、布置。裏麵有淡淡的音樂和香薰。店主在靜靜收拾,他們走進去,隻是一聲“你好”的招呼。客人自己隨意看著那些陶碗陶杯,每個都不同,價位打在杯子底部。自己看。價位合理,不還價。
讓周水欣覺得驚異的是,店主為每一位客人所挑選的每一件物品,都提供非常仔細的包裝,哪怕後麵有人排隊也不會在包裹上加快速度或者簡化。他們一幫人有時等得不耐煩,跟翻譯說,“告訴店主我們自己包吧”。店主回複幾句,翻譯說,“他說你們要走遠路,不用心包裹,器皿會碎。”他仍舊慢條斯理,哪怕後邊排隊的人等不及去下一個店。周水欣想到,我們漫長的回家路,包裹的確重要。店家都不怕錯過生意而要包個緊實漂亮的包裹給顧客,顧客幹嘛要倉皇呢?這樣一想,也就淡定下來。
不要著急
益子雖是個小小的鄉鎮,但是風光優美,小店精致。商品整齊,價位與東京新宿一樣,沒有差價。上午9點後營業,之前是不開業的。小店裏有寫明並推崇的“本地產”商品,有機的茶葉、蔬菜、蜂蜜、麵包、牛奶、煎茶,以及植物染的衣飾。這些天然的製品價位稍高但合理。一行人裏有搞設計的朋友對手作的植物染讚不絕口。覺得性價比合適極了—國內也崇尚手作和植物染,但以前不被重視致使手工藝人流失,現在再推廣,產品成了天價,不能被一般顧客所承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