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姑問道:”可曾實證?“
楊彥不置可否道:”若有機會,葛夫人一試便知。”
葛慧娘跟著道:“快讓我們看看,你是怎麼釣上來的。”
鮑姑與葛洪也是滿臉的興致盎然。
“請!”
楊彥微微一笑,便躍下了田埂。
三個人站在田埂上麵,夠著頭往下看。
隻見楊彥雙手各持著一截繩子,輕輕拽動,神色極為專注,這讓人更加的好奇心大作。
“來了!”
楊彥突然低喝一聲,把繩端向外稍稍一拽,繩子明顯繃的筆直,分明是有東西上鉤了,由不得不讓人憋著口氣,為楊彥緊張起來。
幾次試過之後,繩子越拽越長,一隻漆黑如蛇的腦袋被鉤子鉤了出來。
“啊!”
葛慧娘驚呼,滿臉的興奮之色。
楊彥也是喜笑顏開,把黃鱔拉出三分之一之後,用另一隻手卡著,硬拽了出來。
這條黃鱔不足一尺長,東晉的一尺約等於24.2厘米。
楊彥很快笑容斂去,現出了掙紮之色,搖了搖頭,把鉤子小心的撥出來之後,把黃鱔放回了水田。
“咦?”葛慧娘不解道:“你為何放了?”
楊彥解釋道:“長魚不足一尺一寸者,皆為雌魚,每年五六月間,正是雌魚產卵之時,一旦產過卵,長魚會繼續長大,性別也由雌性變為雄性,我釣長魚,僅為果腹,又怎忍害小魚性命?“
”哦?“
葛洪夫妻相視一眼,都有些動容。
葛慧娘卻是問道:“雌魚為何能變成雄魚?楊家郎君,你從何得知?”
“隻須多加觀察,不難得出結論。”
楊彥笑了笑,便把注意力放在了另一隻釣子上,不片刻,又釣了一隻出來,這一隻長達一尺二寸,於是毫無心理負擔的扔進了竹簍。
“阿母!”
葛慧娘忍不住了,扯了扯鮑姑的衣袖。
葛洪臉一沉道:“女兒家,成何體統!”
葛慧娘嘴一撇。
鮑姑也勸道:“慧娘,阿母不是約束你,隻是你穿成這樣怎麼下田?你還是仔細看看楊家郎君是如何釣上來的,改日咱們回了句容,在自家田裏釣也是可以的。“
葛慧娘看了看自己的穿著,很不甘心的哼了聲。
主要是那時的女性,除了身著胡服,一般穿裙子的時候是不穿褲子的,讓她一個女兒家學著楊彥蹲在水田裏,還要把裙子提起來,確實是不成體統。
楊彥笑了笑,繼續釣。
釣黃鱔與運氣無關,更多的是技術和判斷力,而黃鱔洞是非常好找的,不片刻,楊彥就釣了幾十隻上來,其中的十幾條雌黃鱔被他放掉了。
附近的一些老農也被吸引了過來,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其中一個問道:“這位小郎君,長魚如何食用?”
穆青城站起來,拱手道:“這位丈人,長魚可從腹部剖開,取出內髒冼淨,加薑蔥煮食,肉嫩味鮮,長期食用,可除病去邪,強身健體。
又或者將洗淨的長魚切成斷,以豬油翻炒,加蔥薑、鹽及醬料,若有飴糖放少許更佳,炒熟即可食用,與水煮相比,別有一番風味。“
很多人都以為炒菜出現的很遲,其實魏晉時代已經有炒菜了,用豬油和陶器一樣能炒,菜油與鐵鍋不是炒菜的必要條件。
“那我等……我等,能否學習釣取長魚之法?”
又一名衣衫襤褸的老農吞吞吐吐的問道。
“當然可以,來,請諸位丈人聽好……”
楊彥從製做魚鉤說起,到尋找釣洞,再到釣黃鱔的手法輕重,無不一一詳列。
末了,楊彥臉一沉道:“釣取長魚之法可任由諸位推廣,但我隻有一個要求,凡是釣到長度不及一尺一寸之長魚,請務必放生,免得來年絕了種。”
“省得,省得,請小郎君放心!”
老農們拍著胸脯保證。
“有勞了!”
楊彥拱了拱手。
“小郎君授藝之德,我等沒齒難忘,告辭!”
老農們紛紛興高彩烈的離去,畢竟這個時代的物資很匱乏,司馬睿把豬頭肉當作了美食,南朝宋文帝也曾稱讚,小魚泡飯是天下第一美食,而在一般的家庭中,即使是胥吏也很少能吃到肉,更別提苦巴巴的農民了。
黃鱔這玩意兒,楊彥不知道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食用的,史書上也沒記載,不過從目前來看,當時的人,幾乎是不吃黃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