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養生之道
一、什麼是養生
中華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養生一詞最早見於道教書籍,養生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內篇。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的意思等。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總之,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能、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
二、老年人養生保健16要決
1.發要常梳:古人稱櫛發浴頭,能明目祛風,可使落發重生,變硬變黑。
2.麵要常擦:古人稱浴麵拭擦神庭,能祛除外感之邪氣,使諸陽上升,血氣不衰,人老而麵紅潤,皺紋減少。
3.目要常運:古稱運睛,能去內障外翳,糾正近視、遠視、老年花眼等。
4.耳要常彈:古人稱鳴天鼓、掩耳彈枕等。能增強聽覺神經功能,防治耳聾、耳鳴。
5.口要常漱:古稱唾液為胎食,又稱金漿玉液,是人身體內不可缺少之寶。唾液是消化液的一部分,有抗癌作用,要隨時咽下,以提神補氣養心,開胃健脾。
6.齒要常叩:民間諺語雲:“清晨叩齒三十多,到老牙齒不會脫”。
7.濁要常嗬:古人稱為鼓嗬,能消積,去胸膈滿塞,排除濁氣,吸收清氣,加大肺活量。
8.胸要常擴:古人稱擴氣,認為經常擴氣能保護心肺,使氣機通暢。
9.腹要常揉:古人稱揉臍腹,能增加胃腸運動、消積、順氣。
10.腰要常活:古人認為活腰能強腰固腎。
11.穀道常提:古人認為提肛能提升陽氣,排除濁氣。
12.肢節常搖:古人雲:“常搖肢節百骸,關節日趨靈活”。
13.腿膝常壓:俗語說:“人老先老腿”,經常壓腿按揉膝蓋,常點足三裏,是中醫防老延壽之法。
14.肌膚常摩:按摩,古人稱為幹沐浴,認為這種方法適用於全身各部肌膚,能使氣血流暢,肌膚光滑、榮潤。
15.足心常搓:古人認為,湧泉為人之海底,常搓湧泉,能固腎暖腰,使諸陽上升,濁氣下降,提神健腦。
16.二便常禁言:古人認為便中應閉目禁言,守神入舍,氣不能散。
三、養生保健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