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
(一)什麼是冠心病
由心髒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髒病稱冠心病。它是由於供應心髒營養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硬膜上,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心肌的血流量減少,供氧不足,使心髒的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以此產生一係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等。
插入圖(什麼是冠心病)
(二)冠心病的治療
1.身邊隨時備有。硝酸甘油片、亞硝酸異戊酯、安定、心得安、東莨菪堿等,以防病症急性發作。
2.食物治療冠心病可用黑木耳蒸1小時加冰糖服用,或者用鮮蘑菇和大棗煮食。
3.用自然療法防治冠心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最新研究表明,自然療法可使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消退,血管狹窄愈重者改善愈明顯。自然療法是指膳食中脂肪的獲取熱量在25%以下;食物多樣化、粗細搭配、饑飽適中;甜食少吃,食鹽適量,戒煙;應急處治,例如作伸展運動,意念放鬆,摒除焦慮,氣入丹田,默想過去和未來的美好景象,至少1小時;每周至少3小時散步;增加膳食中鈣的吸入量;每周至少兩次進食含油多的魚;增加攝入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注意攝取含維生素B6的食物。
插入圖(冠心病)
(三)冠心病的護理
1.患者本人要了解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狀。
2.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物,一般是速效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
3.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應掌握急救知識,了解急救藥品的使用方法,熟悉家中急救藥品擺放的位置。急救藥品要放在明顯的、便於取用的地方。
4.每年更換一次硝酸甘油片。以免失效。
5.冠心病人不要單獨睡一屋,不要單獨外出。
6.冠心病人應比一般人更注意保暖,氣候驟寒時,應多穿衣,嚴防腳下著涼。冠心病人的褲子要肥大,腰帶不要紮得過緊。
7.心肌梗塞老人家庭康複的目標,是通過早期活動和鍛煉,以達到體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複。病人在出院後,除按時服藥、按時門診隨訪外,家庭康複鍛煉,以步行療法最為簡便、易行,步行距離和時間,可以根據老人的個體情況,而適當變通。對年老體弱的老人來說,還是以低水平的運動量為好,如將1日步行距離分成幾段進行等。
心肌梗塞老人的生活指導,則應遵循“多走、少吃、睡得多些”的原則,如睡眠至少要7~8小時。若有睡不著的情況,則至少要10~12小時臥床休息。膳食方麵要適當控製飲食,原則上是以低熱量、低鹽、低脂肪、高蛋白質、豐富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原則。不要因過多的休息而發胖。平時應嚴格禁煙,飲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要少。出院3個月後允許少量喝些葡萄酒。洗澡宜用溫水,水溫在40℃左右,且時間要短。
插入圖(冠心病的護理)
(四)冠心病的預防
減少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是預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1.控製血脂增高,合理膳食
防治動脈硬化的重要條件是控製熱量,限製脂肪、膽固醇的攝入。飲食以清淡(蔬菜、水果)、富有蛋白質和維生素(瘦肉、魚、豆類等)、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糖、低鹽為益,維持理想的體重。
2.控製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發病率遠比正常人高,約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70%以上。糖尿病的脂肪代謝紊亂為動脈硬化的重要因素。控製糖尿病對預防動脈硬化是至關重要的。
3.控製高血壓
控製高血壓是預防冠心病同時也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預防高血壓的主要措施有:減少鈉鹽的攝入,控製肥胖,飲酒不能過量。
4.適當的體力勞動與鍛煉
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練氣功、打門球、園藝運動等,可促進脂肪的代謝,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促進冠狀動脈的側枝循環,改善心肌供血。
5.保持健康的情緒和心態
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遇事豁達,與事無爭,喜不極樂,悲不傷感,防止情緒過分激動而引起血壓增高,心率增快,使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
6.戒煙
吸煙的危害是多方麵的,不僅損害呼吸道,還可引起心髒的病變。吸煙的量與冠心病發病率、死亡率呈密切關係,因此要大量提倡戒煙。
二、高血壓病
(一)什麼是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疾病,但一般人常把高血壓和高血壓病混同起來,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高血壓僅僅是一種症狀,可以由多種疾病引起,如腎髒疾病、內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壓,這種高血壓為繼發性高血壓,也叫症狀性高血壓。此類病人如果將引起高血壓的疾病治愈了,血壓可不再升高。
高血壓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動脈血壓持續增高為主要表現的全身性疾病。它發病原因比較複雜,一般認為與某些遺傳、飲食因素、精神因素及環境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使大腦皮質即高級神經功能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調節功能紊亂,引起全身小動脈阻力增高,從而引起血壓增高,這就是常見的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
插入圖(什麼是高血壓病)
(二)高血壓病的治療
當你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首先要查明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如果是繼發性高血壓,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待原發病治療痊愈,血壓會恢複正常水平;如果是原發性的高血壓,那麼就要有效地控製血壓,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在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1.觀察血壓變化,以便明確診斷
老年人血壓波動性大,切不可隻憑一次測得的血壓升高而采取藥物治療。有條件的應在患者情緒平穩、充分休息時連續多次測血壓,以便確定是否需用降壓藥物,防止因用藥不當而引起低血壓及暈厥現象。
2.合理用藥,降低血壓
由於老年人的心腦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應變細,血流減少,此時應選用小劑量、較緩和的降壓藥物,並在l周內每日觀察藥後血壓變化的情況,最終選擇一個最佳有效的維持量,避免選用較強作用的降壓藥物急促降壓,使血壓降得過低,造成大腦及心髒的供血不足而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或一次性體位性低血壓等。一般老年人的降壓指標是150/90mmHg以下或左右。
另外,高血壓病患者應注意忌服含麻黃素類的藥物,如川貝精片、止咳定喘丸等。這是由於麻黃素可使血壓升高。
3.堅持服藥,不可驟停
目標血壓達到後,就應按有效的維持量長期服用下去。要注意隨時觀察血壓變化,切忌自覺症狀良好後便突然停藥,這樣會出現反跳性高血壓,甚至會較以往血壓更高,出現心腦血管急症。
插入圖(高血壓病的治療1)
插入圖(高血壓病的治療2)
4.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降壓的必要條件
合理的生活方式也是高血壓病的非藥物治療,是指控製體重、限製食鹽量、充足的睡眠、戒煙限酒、規律的作息、輕鬆的運動、良好的心理狀態及精神情緒,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每天1次的排便習慣,防止便秘。其中,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應控製在1.5~3克。為防止限鹽造成的食欲減退,可多吃些含鉀高的水果、蔬菜。關於體重,一般認為,身高(厘米)-105±10%作為體重值的正常範圍(千克),超過上限即為超重。為使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要從兩方麵努力,一是減少食物的熱量,二是增加運動量。許多臨床試驗已證明,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用藥量並使血壓控製在正常水平。
此外,人的血壓在夜間最低,清晨醒後開始有生理活動時,血壓便漸漸上升。曾有報導高血壓患者在晨起刷牙、解手時發生腦中風,故有專家提出高血壓患者晨起的第一件事是先服降壓藥;由於夜間血壓最低,血流緩慢,而不主張睡前服降壓藥,以免發生腦血栓。以上問題都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控製血壓中應注意的。
插入圖(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降壓的必要條件)
(三)高血壓病的護理
1.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刺激。應早睡早起,不宜在臨睡前活動過多和看刺激性的影視節目。睡眠、工作和休息時間大致各占1/3。
2.注意保暖,宜用溫水洗澡,水溫在40度左右。避免受寒,因為寒冷可以引起毛細血管收縮,易使血壓升高。
3.飲食要求低鹽、低脂肪、低熱量、禁忌煙酒。每日食鹽量控製在10克以下,如有心力衰竭和浮腫者,還應減少食鹽量。患者如較肥胖,還要控製脂肪、膽固醇和糖的攝入,以素油素食為好。
4.進行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有利於減肥,降低高血脂,防止動脈硬化,使四肢肌肉放鬆、血管擴張,有利於降低血壓。
5.病人如出現頭痛、嘔吐等高血壓腦病症狀,需立即送醫院治。
插入圖(高血壓病的護理)
(四)高血壓病的預防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此病往往會在各種不良的誘因下並發各種嚴重的疾病,甚至會危及生命,如腦出血等。所以怎樣預防高血壓病應該引起中老年人的重視。
1.預防高血壓病必須減輕體重。減輕體重除控製飲食外,還應注意多進行步行及適當的運動鍛煉。
2.預防高血壓病必須戒煙,因為吸煙可造成動脈硬化。
3.預防高血壓病還要從預防高脂血症著手,要調整飲食結構,避免動物高脂肪、高糖飲食、高鹽飲食、過度飲酒等,也就是說必須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講究吃得科學,吃得合理,吃得健康。
日常生活中遇到吵架、生氣、興奮、情緒激動時血壓會突然升高,這說明情緒的變化對血壓波動影響極大,為使血壓平穩,就要注意心理平衡及情緒的調整。因此希望中老年人都能牢記四項原則: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保健。這樣就能有效地預防高血壓病的發生。
為了更好地防治高血壓病,提出下麵建議:
1.血壓正常者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
2.臨界高血壓病人每3個月測量1次血壓。
3.高血壓病人應每月測量血壓。
插入圖(高血壓病的預防)
(五)高血壓病用藥指導
1.定期測量血壓,根據血壓情況決定用藥量。冬天血壓偏高,應加強藥物治療。
2.服用降壓作用較強的藥物應注意,如服藥後出現頭暈、麵色蒼白、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平臥,防止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和暈倒。
3.降壓藥物要求長期服用,堅持少量有效原則,有助於防治心腦血管並發症,同時應遵醫囑,掌握藥物用量,如降壓過度,反而會引起頭暈等全身不適;如降壓不足,則達不到治療目的。
插入圖(高血壓病用藥指導)
三、中風
(一)什麼是中風
中風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它是由於各種原因突發急性腦血管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頭痛、意識障礙以至偏癱、失語等症狀。此病多在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發病急、症狀重、病情變化快,是直接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嚴重疾病。
(二)中風的治療
1.積極治療原發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
2.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每年體檢1次,發現上述疾病要積極治療。
3.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防止情緒緊張。
4.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飲食,培養自身的文化修養和生活情趣,使大腦得到鍛煉,防止腦動脈硬化的提前到來。
5.防止便秘,盡量避免做猛烈的動作,如彎腰、低頭、抬舉重物等,防止腦部血壓突然增高而出現腦血管意外。
6.當出現手腳發麻、頭痛、煩躁、視物模糊、血壓不穩定等症狀,即是中風的前兆症狀,應立即去醫院明確診斷,早期治療。
插入圖(中風的治療)
(三)中風的預防
已經證實,中風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高血脂症、頸動脈狹窄、鐮刀狀細胞病、高胱氨酸血症。吸煙飲酒過多、缺乏運動也會增加中風的可能性。
1.治療高血壓:將血壓控製在140/90mmHg以下。許多人以為沒有頭暈頭痛就不會有高血壓,其實不然,許多高血壓病人似乎一向身體很好,直到中風到了醫院,才知道原來血壓很高。一旦發現高血壓,就要長期服藥。
2.戒煙:因為吸煙會增加中風危險性50%。不管你吸煙已經多少年了,任何時候戒煙都為時未晚。
3.加強體力運動:體力運動可以降低體重、減少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生率。
4.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價廉而有效的藥是百年老藥阿司匹林,同類新藥有力抗栓(Ticlid)、氯吡格雷療效更好。
5.對有心髒病房顫的病人,且沒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年齡在65歲以下的病人,服用華法林抗凝,預防血栓形成。
6.降低血脂:服用他訂類藥(如舒降之),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31%。
7.飲食治療:限製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
插入圖(中風的預防)
(四)哪些人容易患中風
1.中老年人:由於人體的逐漸衰老,血管壁的退行性改變,尤其是患腦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人。
2.高血壓病患者:中風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人發病率占70%左右。
3.冠心病患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發生中風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4~5倍。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使冠狀動脈、腦動脈、主動脈等重要血管發生硬化性改變,因而易發生中風。
5.高血脂患者:高血脂可發生腦動脈硬化,是發生中風的主要因素。
6.家族遺傳:直係親屬上一代患有中風者,其發病率是一般人發病率的2~3倍。
7.A型行為的人:性格急躁、固執、好衝動、情緒波動大的A型行為的人,比B型行為的發病率高3倍。
8.喜好吃鹹食的人。
9.有煙酒嗜好,並且量較大的人。
10.高血壓伴有嚴重的便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