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納的奧秘
原來,吐納鍛煉主要體現在對人體內部自調機製的開發和利用上。這種利用人體自身內部條件健身治療的方法,相對於上述外部療法,可以稱做內部療法,也即自養其生的方法。
吐納治療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影響人體內部的心理—生理—形態反應環節實現的。
我們知道,引起疾病的因素有許多種,其中物理、化學、生物等因素則直接傷害機體的功能或形態造成疾病。而精神刺激因素則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心理緊張通過神經和內分泌途徑影響機體,使生理功能失調形成病變,包括免疫功能降低。嚴重的功能失調也可進一步造成機體形態損傷。
吐納鍛煉中,尤其是在入靜狀態時,可使練功人體驗到一種極其愉快的舒適感,這種美好的情緒狀態,以及在這種形態下的自我主動調整,會使失調的生理功能向著協調的方向發展,甚至進一步引起病變的形態實質得到相應的修複,從而實現氣功防治疾病的作用。
吐納療法有別於由醫生從外部施予患者的物理療法、化學療法、生物療法等物質治療手段,吐納療法主要是練功人通過調整自我心理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這種利用人體自身內部條件來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的自養身心的方法。
自我保健的吐納要訣
吐納的自我心身鍛煉方法是指發揮意識能動性,對自身的精神、形體進行鍛煉的一類方法。
吐納鍛煉含有豐富的心理鍛煉內容:《黃帝內經》在談到吐納時寫道:“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這裏的“精神內守”與“獨立守神”,表達了古人對精神的要求。
吐納術語“全憑心意練功夫”更加顯示了心理活動在吐納鍛煉中的主導地位。吐納鍛煉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使意識進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入靜”狀態。這種主動地調整自己意識狀態從清醒到“入靜”的過程,也是自我心理鍛煉的體現。
既然吐納是一種人們身心的自我鍛煉,那麼要怎樣領會才能做到呢?
明代冷謙《修齡要旨》中記載的《四季卻病歌》為後人正確進行吐納鍛煉確定了順序,即“春噓明目木扶肝,夏至嗬心火自閑,秋呻定收金肺潤,腎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卻除煩熱,四季常呼脾化餐”。
這是按照四季循環,五行相生順序來排列的。冷謙這樣說是以“療病”為目的,因此采取五行相克的順序習練。
從這以後,吐納的應用逐漸向養生轉變,習練順序也逐漸向相生順序發展,最後定型為與四季養生法相應的五行相生順序。
因此,在習練六字訣中,若以治病為主要目的,應以五行相克的順序習練:嗬—嘶—噓—呼—吹—嘻。若以養生為主要目的長期習練,則應按五行相生的順序:噓—嗬—呼—嘶—吹—嘻。
而吐納這六氣也是有講究的,裏麵不僅包含有健身的內容,而且包含有養生文化的內容。
吐納“六氣”中的每一“氣”的讀音都是自古延續下來的,必須有正確的發音方法,這樣才是真正的養生。
那麼,正確的吐納之音是怎樣的呢?原來,吐納之音也是與人體養生相關聯的,呼(hū)字正好為喉音,五行屬土,對應脾;嗬(hē)字正好為舌音,五行屬火,對應心;噓、嘻為牙音,五行屬木,對應肝、膽;吹(chuī)字正好為唇音,五行屬水,對應腎。嘶字讀sī則正好為齒音,五行屬金,對應肺。
這些,恰恰形成了五行五音五髒的對應關係,也符合傳統中醫理論。
從古自今,對於吐納基本方法的理解是一致的,即鼻吸口呼,勻細柔長。但在吐氣時是否出聲的問題上,認識各不相同。
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中“氣聲逐字”是出聲的,孫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宋代鄒樸庵《壽親養老新書》中的“太上玉軸六字氣訣”強調指出,吐納主要應用的是發聲法。
現代臨床醫學證明,吐納時發聲比不發聲收效快;隻有發聲才能區分宮、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髒,更好地治病,並稱其為“風呼吸”。但同時也要求:初學者一定要出聲,便於氣機通暢和掌握口型;等口型正確、腹式呼吸練熟了,自然呼吸深長,就自然而然地不出聲了。
在氣入心神中實現健康人生,這便是吐納的根本所在。
調動全身的整體運動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性的自然體,隻有整體療法、整體改善,幫助人體增強自然治愈本能後,由人體去自我醫治,改善人體,這才是最自然、最有效、最安全的療法。
《黃帝內經》中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其中強調預防為主,若已得病則應盡早治療,阻斷疾病的發展。善於養生的人,常常是防患於未然,平時注意飲食,生活規律,適量運動,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