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之家的理財規劃
金融
作者:吳佳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可一提到理財,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覺得麻煩,還有些人認為,目前手中的資金還沒累積到理財的程度。其實理財不需要等待資產的累積,而是依靠平日積少成多、滴水穿石式的積累和規劃,才能達到理財目的。本期金融理財欄目特意選取具有代表意義的不同類型的三口之家,特邀太平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理財規劃師馬玉濤針對不同人群,分析介紹省時省力的理財方法。
職場新人
牛先生,大學畢業1年,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和父母(50歲左右)同住,每個月吃飯、交通花費800元左右,其他各種生活開支1500元左右。由於花銷較大目前基本沒有存款。不過,他有可能在近期會出現工作上的變動,因此對收入支出可能會出現一些短期不穩定的因素。
財務分析:
剛參加工作的職場新人大都工資不多,首要任務是解決自己衣食住行的日常開銷,然後就是攢錢,這意味著每月必須強製儲蓄,避免當月光族。當有一定的積蓄,就可以考慮如下理財組合:保險+低風險收益理財產品。
保險主要側重於保障功能,主要目的是防範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低風險收益理財產品可以選擇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和基金定投相結合,積少成多。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
從目前現狀看,牛先生的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除去每月基本開支2300元,結餘約1700元,工作1年仍沒有攢出存款,可知該客戶的確需對自己的收支進行一個合理安排。總體而言,建議牛先生在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每月拿出1500元左右進行統籌安排。
理財建議:
在實際理財中,許多人都忽視儲蓄的重要性,而根據普通人金融理財的周期性規律,30歲以下是個人消耗最高的一個年齡段。進入工作1-3年的年輕人需要以儲蓄的方式來進行最初積累,即使這一積累的效果有限,它也將對今後幾年的重要支出提供很大的幫助。
儲蓄與保險規劃:建議牛先生每月拿出1000-1200元在銀行辦理一年期零存整取儲蓄,每年到期後取出用於購買保險,宜選擇具有穩定收益且附加住院醫療的險種,例如:購買太平卓越尊享係列年金保險附加太平IPA綜合意外險(涵蓋意外身故、意外醫療、意外傷殘、住院醫療等項目)這既保證了穩定收益,也有了一定醫療保障。剩餘300-500元做小規模的基金定投,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對臨近退休父母的保障和建議:建議牛先生自身投保太平一世終身壽險和太平綜合意外及醫療險。這類保費低保障高的保單大多稱為孝順保單,因為意外險的明確受益人為父母,一旦發生風險,可以防止意外事情發生對父母造成的雙重損失。
而父母自身的保障需求,以健康類重大疾病險種和意外傷殘類險種為主,雖然價格較高。但此類風險發生概率高,為節約成本計,可選擇太平福利健康C款(不分紅型)附加太平綜合意外(IPA)。
皮婚夫婦
高先生(35歲)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月薪8000元。老婆(33歲)是護士,月薪5000元。兒子2歲,夫妻雙方均有社保,無其他商業保險。目前與高先生父母同住,每月生活開銷大概3000元,有一私家車,有一套住房目前出租,租金每月2000元。有3萬定期存款,無其他投資。該如何理財?
財務分析:
高先生家庭的結餘比率為77%,結餘比例較高,說明高先生家庭儲蓄意識與能力很好;高先生家庭的流動性較為充足,但這影響了資產的收益性。另外,高先生家庭沒有負債,也沒有金融資產投資,反映了家庭缺乏投資意識,整體資產的增值力不強。總體來講,高先生家庭的財務狀況安全性較好,但缺乏資產增值潛力,家庭成員缺乏完善的風險保障。
理財建議:
現金規劃:可以將流動資產額度設定為20000元,這部分流動資產從定期存款中留出即可,但是不需要全部以銀行存款的形式保留,也可以將一部分額度購買貨幣市場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