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自我監控——降壓的晴雨表(6)(2 / 3)

因此,在兒童時期就要預防高血壓病。

1.減肥

體重與血壓直接有關,肥胖者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3倍以上。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使我國兒童肥胖的發生率上升了約7%。預防、治療高血壓病,都應減肥。預防兒童高血壓病,必須采用飲食與運動相結合的辦法。

2.控製飲食

肥胖兒童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不應超過5434千焦。專家提倡兒童食用胡蘿卜、芹菜和生梨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及粗糧等低熱量食物;少吃冰淇淋、漢堡包及巧克力等高熱量的食物。

3.調整飲食結構

多食用雞蛋、瘦肉、魚和豆製品等動植物蛋白質,限製脂肪的攝入,尤其少吃肥肉、奶油蛋糕和炸雞塊等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脂肪,且烹調時宜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4.高鈣鉀,低鈉鹽

盡量少吃鹹菜、腐乳和鹹肉等醃製品,因為食用可使鈉鹽攝入量增加2倍;每天補充足夠的鈣質,如多食用牛奶、核桃和蝦皮等可預防高血壓;多進食香蕉、橘子、紫菜和黑木耳等富含鉀的食物,因為鉀對高鈉食物引起的高血壓傾向有拮抗作用。

5.充足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多吃番茄、油菜、蘋果、山楂、小麥胚芽和花生等食物,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族及鋅、鎂、硒等微量元素,可預防高血壓病及冠心病。

6.增加運動

運動有利於多餘熱量的消耗,使新陳代謝良性循環。多運動的孩子才能長得壯,不發胖。而在室外運動時所受的日曬還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六、“三級預防”高血壓

健康提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心血管病,隻有預防。

預防是最實際有效的。對高血壓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三級預防”。

世界人口總死亡的1/4是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壓是最主要原因,其直接和間接的致死、致殘率超過其他任何單個疾病。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心血管病,隻有預防。預防是最實際有效的。

1.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指對有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使尚未發生高血壓的人群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減少發病率。具體措施為:

(1)健康的生活方式。限鹽(每日攝鹽量不超過10克)、戒煙限酒,少食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多作有氧運動(如步行、慢跑、爬山和騎自行車等)減體重,合理膳食,心理平衡。

(2)適當鍛煉。生命在於運動,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鍛煉可使人體各個器官新陳代謝旺盛,延緩器官衰老。還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生成,促進能量消耗,有減肥的作用。

2.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是指對已患有高血壓的人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防止高血壓加重,預防並發症。

如果非藥物療法不能控製血壓,應及時就醫,在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藥物降低血壓可有效防治腦血管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防止高血壓病的惡化。

患者在血壓穩定且無明顯並發症時,可快步走、慢跑、騎車、遊泳、打網球、跳繩等。若血壓控製不好或有明顯並發症,隻可進行散步、做操與打太極拳等。

3.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即減少病殘或病死,促使患者恢複勞動能力或生活能力。

主要是對高血壓患者並發症的預防,並發症主要由全身動脈硬化導致,如管狀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腎動脈硬化等。預防高血壓並發症,才能有效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七、家人正常,也要每年測兩次血壓

健康提示:實踐證明,要控製高血壓,唯有預防為主、早查早治。具體說來,就是要抓好兩個方麵,即一級預防和早查早治。

高血壓流行廣泛,全球患病人數已達6億。我國至1991年就有9000萬高血壓患者,1997年底已達1.1億,相當於我國每11個人中就有1個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病不僅發病率高,還是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腎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高血壓發病,悄無聲息,被形象地稱為“無聲殺手”。而實踐證明,要控製高血壓,唯有預防為主、早查早治。所以,即使家人的血壓是正常的,也要每年測兩次血壓。

具體要抓好兩個方麵,即一級預防和早查早治。

一級預防是指采用科學的生活方式,也就是通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來預防高血壓。

早查早治,要求正常人每年至少測血壓兩次,以便及早發現高血壓。早期高血壓患者,每天隻需服1片降壓藥即可,以後還可逐漸減量;中期高血壓患者需幾種降壓藥聯合應用,不能停藥;晚期者,雖服用多種藥物也難免發生並發症。

研究表明,一級預防能使高血壓發病率下降55%,而早查早治又能使高血壓患者中的腦血管病、心肌梗死再下降約50%。因此,係統地抓好這兩個根本環節,可有效防治高血壓病。

(第三節)有備無患——高血壓患者家庭必備之物

高血壓患者應預防並發症,患者的家人應防止高血壓病。因此,高血壓患者的家中常備血壓計、急救卡、鹽量杯、油量壺,有助於養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如低鹽、低脂,又能便捷、準確地了解血壓水平。而高血壓患者帶上急救卡再外出,無疑是多了一層“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