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的原動力是心髒收縮力。當心髒收縮時,動脈裏血液量增加,因而血壓上升。相反,當心髒舒張時,動脈內血液量減少,血壓即可降低。前者叫做最高血壓(收縮期血壓),後者叫做最低血壓(舒張期血壓)。最高血壓和最低血壓之差叫脈壓差。脈搏每跳動一次,可出現一次最高血壓和最低血壓。
血壓的正常值
20歲男性最高血壓的正常值是164千帕(12毫米汞柱),女性為157千帕(1187毫米汞柱);男性最低血壓為97千帕(738毫米汞柱),女性為96千帕(721毫米汞柱)。30歲以前,與上述數值基本相似。但40歲以後,在嚴格意義上,很難決定正常血壓,這是因為又增加了老化現象的緣故。一般所說的高血壓,是指經反複測量而高壓總是在20千帕(150毫米汞柱)以上,低壓總是在12千帕(90毫米汞柱)以上者。然而60歲以上的人,高壓為213千帕(160毫米汞柱)亦屬正常(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血壓的變動
血壓並非總是恒定的,會隨著身體諸項條件變化而變化。氣溫對血壓有明顯影響,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一般夏季較低,冬季較高。並且與每天的氣溫變化都有密切關係;運動對血壓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血流增加時,血壓可上升。輕微運動時,由於末梢血管擴張減少血流的阻抗力,因此血壓不會上升。但是,在激烈運動時,由於從心髒壓迫出來的血液量增多,因而可使血壓升高;憤怒、擔憂、苦惱、受驚等感情中樞興奮也可使血壓上升,但其上升情況因人而異。
4.食管
食管從咽的深部開始到脊椎前端沿氣管和心髒的後部下行,通過橫膈膜(胸部和腹部的分界線)自右後方與胃相接,是一條長約25厘米的肌肉性管道。
食管總是呈收縮狀態,使內髒閉合,隻有在食物通過時,才擴展到3平方厘米左右。
不過,食管並不能發生擴張,有的部位則呈生理性狹窄,即食道入口、氣管分支的交叉部及通過橫隔肌等三個狹窄處。這些部位以前認為是容易患食管癌的部位,但實際上是容易卡住誤吞食物或異物的部位。此外,在誤服毒物以後,此處也是容易發生炎症、腐蝕、潰瘍的部位。
咽下的食物用3~5秒鍾即可通過食管而到達胃裏。食管的蠕動運動以及食管腺所分泌出來的黏液,可幫助食物通過。
5.胃
胃是連接食道的袋狀器官,在左橫膈膜的下方,即位於左上腹部至左側腹部。
胃的形狀主要可分為類似魚鉤狀的鉤狀胃和類似牛角狀的牛角胃。一般來說,胃壁緊張正常的鉤狀胃多見於消瘦型人;胃壁緊張程度高的牛角胃多見於肥胖型的人。
在胃的內側(黏膜)由賁門到幽門處有許多皺褶,分泌胃液的胃腺有無數個開口。
胃的入口叫賁門,出口叫幽門,其中有幽門括約肌,可調節食物的流動。
胃一方麵將食物弄碎而消化一部分蛋白質;另一方麵又將變成了粥狀的內容物一點一點地送進腸裏,因此胃有運動和分泌兩種功能。
胃的運動一般稱之為蠕動運動,這是由胃壁肌肉層的周期性收縮而引起的,自賁門下部開始向波浪一樣傳導到幽門部。當胃中有食物時,每隔20~25秒鍾的時間就進行一次運動。通過這種運動可將食物徹底混合,弄碎並慢慢送進十二指腸。
胃液的分泌是由位於黏膜內的胃腺所引起的。胃液的主要成分有鹽酸、胃蛋白酶、黏液。鹽酸可使胃蛋白酶原轉變成胃蛋白酶,並具有殺菌能力。胃蛋白酶可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質而形成腖。黏液覆蓋在胃的黏膜表麵,保護黏膜免受各種刺激。
胃的運動和分泌功能,是通過植物神經(有促進作用的迷走神經和有抑製作用的交感神經)和各種激素來調節的。此外,也會由精神感情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
由胃幽門附近的黏膜所產生的促胃泌素的激素,介入血液以後,會加強胃酸的分泌。相反,由腸黏膜所分泌的腸促胰液肽會抑製胃酸的分泌。另外,由胰髒分泌出來的胰島素以及腦垂體和腎上腺皮質所分泌出來的甾類激素都能加強胃酸的分泌。
6.腸
腸主要由小腸和大腸組成。不管小腸還是大腸都是由植物神經調節的,但也受腸的內容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的影響。另外,精神感情的變化也對腸的運動和分泌有促進或者抑製的作用。
小腸
小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是連接胃的幽門部,長約6~7米的管道。由十二指腸開始,經空腸、回腸在腹腔內曲折下行,在右下腹部與盲腸(大腸的開始部位)相接。
小腸通過蠕動慢慢運送食物,約經過3~4個小時就可運到大腸。食物在這個過程中,接受各種消化液的作用而被充分消化和吸收。
(1)十二指腸:自幽門部開始呈“J”字型彎曲,與空腸相接,長約25~30厘米。膽囊和胰髒由一根細管與十二指腸相連,向十二指腸輸送在消化上起重要作用的膽汁和胰液。膽汁可乳化脂肪使其易於消化,胰液則是含有糖、蛋白、脂肪等消化酶的強力消化液。
(2)空腸和回腸:在腹腔裏曲折下行通向盲腸部,其黏膜有許多皺褶。而且黏膜表麵生長著密密麻麻的稱為絨毛的小突起,使小腸的吸收麵積顯著擴大,同時又加快了吸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