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一處棲息之所
封麵報道
作者:王郢 陳宇雷
大理空氣花園的兩位主人,叫阿翔和阿緯。
認識幾年,他們從來不談理想,也很少談論生活本身。你甚至可以理解他們其實是走一步看一步,隻是每一步都走得細心且耐心。
包括他們的造園,也不在最初的計劃之內。而且時至今日,對於空氣花園所贏得的讚美,他們也有些納悶:造一個園,美觀舒適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他們初到大理,不為尋夢也不是寄托夢。是的,當他們還年少,他們到過大理爬過蒼山,他們還在讀書時就結伴行走。後來他們也數次經過大理,可是當2010年他們再到大理時,是否要留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朋友家裏住了兩個月,山好水好氣候好,心境上似乎是再也回不去那個噪雜的廣州城。剛好隔壁有間屋出租,是個毛坯房有什麼關係,阿翔以前開過廣告公司,何況時間多的是,一邊找木匠打家具一邊全手工做裝修。阿緯手工縫製窗簾大靠墊,節約是一回事,樂在其中才是生活的味道。
大理的生活終於安頓了下來,轉眼到了2012年初。
很多人真的相信世界末日會在這一年到來,隻有大理是福地,很多人奔到大理來租房避災,這看著像是一個笑話,卻真實地帶動了房租上漲。
蒼山腳下的小院,木窗、木門、木護欄,極簡和自然的設計風格滲透在空氣花園的每一個細胞裏。而它的主人堅信,“開什麼風格的客棧,吸引同樣風格的客人”。
也是這兩年,大理來了很多搞客棧的外鄉人。本著天然的喜好,阿翔熱衷參與朋友們的院落建造裝修。直到有一天靈光一閃:既然已經住到了大理,何必還住在公寓樓裏,租個院子自己住,順帶搞出幾間客房接待親朋友客豈不更好,一切都非常的順其自然。
就在他們租住的小區外,是個城中村,村中的十字路口有個小商店,偶爾進去買瓶水或是急用的雜貨。有天去買牛奶的阿緯順口問阿姨,村莊誰會有個院子要出租。阿姨笑著隨手一指:那裏就有個院子,不然你看看?
每天從這高牆下走,卻不曾想這高牆內竟然藏著一個大院子。一座典型的白族老式兩層石木結構樓房,靠牆處一棵長了幾十年的李子樹鬱鬱蔥蔥,亭亭如蓋,還有一枝優美地伸展到了院中央。
隻看到這棵樹,他們就已經認定了與這個院子的緣份。
有心必有回報。他們也有了一個在一定時限內安放身心的院子,是自己的家。
李子樹才是整個院子的靈魂。
房子不能建得太高,院子不能太滿,留給樹的空間要足夠的大。
先在高牆處開了一道門,壘起圍牆,清走了李子樹下堆放的木料雜物,院子的雛形出來了。
院內一棟老房子,是大理傳統的兩層石木結構白族建築,這種結構的建築是由數百個木構件,用榫卯聯結在一起,古樸十足,就是所有的空間都不隔音。走在木地板上轟轟作響,灰塵飛揚。
舊式的木雕窗戶防風避雨卻也阻礙了光。
沒在大理裝修過房子的人,就少了一個體驗大理本地人脾氣的機會。大理人生活富足,天性自由,宗族觀濃重,在宗教信仰上幾乎可以稱得上是萬物有靈信仰者。裝修進行中,一個白族人說他今天不能來工作了,因為他們村子同宗的表親的娃娃起名字請客吃飯,聽了大可不必驚詫。更何況蓋房娶親這種大事常常有。大理人自尊心又很強,做得不好,哪怕你是甲方也不能隨意批評,人家不差這點錢,也不是發脾氣:不好?那你找別人做好了,我不幹了。
建房裝修是一場鬥智鬥勇的長時間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