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鄉巴佬交學費(1 / 2)

張虎從張家鎮向南一路快馬加鞭前行,足足三個時辰,全身上下都快震碎了,才到雲中城。

第一次遠距離奔行,他深刻體會騎兵不好當,以後得加強訓練。在這個世界生存,騎馬乃必修技能。

出了小道,上了通往雲中城的官道,沉悶寂靜的旅途變得熱鬧。

官道平整,小坑也有,不過相對於張家鎮的路好不少。除了平整還寬敞,足可以容納四輛馬車並行。

路上商旅行人你來我往,有坐豪華馬車的貴族老爺,有策馬單行瀟灑的帥哥,有全副武裝的軍爺,有擔挑東西的小貨郎,有如長龍一般運載貨物的車隊……

身臨其間,從小山村出來的鄉巴佬張虎,放慢騎行速度,欣賞人世繁華。

雲中城高七米,巨石壘築,城牆上站著筆挺的士兵,大型弩車有序安放,各項防禦措施應有盡有。

城門高大,足以兩車並行,兩邊還剩餘不少空間讓行人進出。除了負責秩序的守衛,城門外還設立收商稅的公務員辦公亭。

因等待辦理進出城手續滯留的貨物車輛排出長隊,近兩公裏之長。

貨物進城要繳稅,加上城裏寸土寸金,空間有限。普通的農奴以及小貨郎一般不進城,在城外路邊就地搭起攤位,擺賣自己的商品,形成小集市。其間人流穿梭熙熙攘攘,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

城外不僅有百姓與貨郎自發組成的集市,還有成片低矮的小屋,用以存放貨物。

雲中城的主人是陸家,與靠血緣獲封的領主不一樣,他們靠財力資助趙王,在諸侯亂戰中發揮大作用,成為新晉貴族。

陸家早年間穿梭於各諸侯國,幹著低買高買的活,知道商人的苦。他們晉升貴族獲得封地之後,建立雲中城,大力為商人提供便利,降低城內的商稅,吸引商人來城裏開店做生意。還將關稅調到帝國第一低,成效卓著,雲中城變為區域貨物集散中心。

陸家的封地裏靠近雲中城的農奴們基本不務農,生活在商業大都,掙錢太容易。有的在土地上建倉庫,建旅館,建茶棚……做起生意,實在笨的來雲中城附近轉悠也能找到糊口的活。整個陸家封地,領主富,商人富,就連農奴也煥然一新,成為不靠刀耕火種的新時代農奴。

陸家封地不大,與張家嶺張家屬於一個級別,但會經營,晉升貴族才三十來年,實力已經與同級別的貴族拉開巨大差距。

軍事上,陸家養著三萬的常備軍,人員精挑細選,能挽兩百斤重弩,負重日行兩百裏,屬於最低標準。這群人軍餉豐厚,裝備精良,訓練充足,戰鬥力極強。曾赴邊與齊國作戰,創兩萬人擊敗十萬當世強軍——齊國技擊之師的佳績,陸家軍一戰名揚天下。

經濟上,大肆收納流民,來就給戶口,分田給糧,鼓勵生育,三次諸侯大戰中,其他地方民生凋敝,唯獨雲中城人口暴漲。

政治上地位不斷攀升,不少爵位比陸家高,封地比陸家大的貴族屈尊來巴結。陸家三十年來通過聯姻,強搶,購買等各種手段,兼並大量土地,地盤擴張一半,這般戰績如果是封地在邊境的諸侯不算牛,因為可以收拾周邊的蠻族地盤,內地諸侯中有這般成績,也就僅此一家。

“小兄弟,要進城辦事嘛?”

張虎快到城門時,一名三十來歲的男人叫住他。

這人身穿粗布衣,但衣服剪裁得體,幹淨立整,日子顯然比張虎這種普通的農奴過得更滋潤。

他笑嘻嘻的走向張虎。

張虎第一感覺此人要麼是騙子,要麼是皮條客。

“我叫劉喜。”劉喜向張虎自我介紹。

他看見張虎有馬,而身上卻穿著帶補丁的粗布衣,精準的職業眼光能確定,此人多半家裏還過得去,頭一次進城見見世麵,他做的就是這方麵的生意:“小兄弟,帶馬進城要交不少錢,你把馬交給我看管,收些看管錢,能省點。”

張虎確實是第一次進城,稱鄉巴佬也沒錯,明裏暗裏的規矩都不懂,更不信任眼前的人。

馬很貴,相較於二十一世紀的地球就是車,可不能輕易對待。

劉喜看穿張虎所想所思,這樣的情況不是一次兩次,指著遠處的馬棚,道:“那就是我的。”

又指著城外集市,“你可以去那裏打聽打聽,這一帶都認識我,人送外號雲中小萬事通。”

劉喜繼續道:“進了城,有什麼不懂的,去城西找我爹雲中老萬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