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引自百度百科,目的在於讓讀者朋友更好理解故事。
引語
在有血緣關係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是萬分之一。根據我國的人口政策與狀況,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代者隻有從非血緣關係到的人群中去尋找,由此可見,公民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重要性和意義之大了。
捐獻區分
以前叫捐獻骨髓,現在叫捐獻造血幹細胞,實都是采集造血幹細胞。原來是抽取骨髓血,而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幹細胞,所以原來叫捐獻骨髓。現在是從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造血幹細胞,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當然開始需要將大量存在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動員到外周血中。所以現在稱捐獻造血幹細胞,目的也是和以往的相區別,避免造成誤導。
捐獻過程
注意看第三點,采集方法及過程: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采用從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幹細胞。也就是說,現在的技術已經不需要再從脊椎中采骨髓了,捐獻者不需要手術,隻要通過血液分離機就可以了.過程就和現在血站捐獻機采血小板類似。
1、患者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檢索,初配成功後,通知您進行身體檢查、並做高分辨。高分辨結果相合,則進入下麵的環節,如果不合,則不能捐獻了。
2、高分辨相合以後,根據患者的日程安排,在采集日前五天進入醫院,簡單體檢,在四天內,每天靜脈注射一針動員劑(關於動員劑的說明,請自看造血幹細胞相關基礎知識)。
3、采集方法及過程:現代造血幹細胞移植法采用從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幹細胞。用科學方法將骨髓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大量動員到外周血中,從捐獻者手臂靜脈處采集全血,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同時,將其它血液成份回輸捐獻者體內。由於整個采集過程是一個封閉和符合醫療安全要求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是極為安全的。在采集完成後,一些輕微疼痛感和不適將會很快消失。至今沒有因采集外周血造幹細胞引起對捐獻者傷害的報道。請相信我們“不會為了救一個人,而去害了另一個人”。
采集總共大約10克的造血幹細胞。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比一次獻全血的血量還少。而且人體對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正常情況下,人體各種細胞每天都在不斷新陳代謝,進行著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環往複。失血或捐獻造血幹細胞後,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內,血液中的各種血細胞恢複到原來水平。因此,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健康。
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影響
捐獻造血幹細胞對供者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我們體內許許多多各類血細胞都是來自同一祖宗—多能造血幹細胞。他不僅能不斷分化出子子孫孫,而且能複製出與它自己完全相同的細胞來。從而使得我們造血功能綿綿不絕。當老的血細胞死亡後,新的又長出代替它;當一些造血幹細胞受損時,健康的幹細胞又很快出生以補償之。我們的機體配合得真巧妙呀。多能幹細胞數量並不很多,分布在整個骨髓中。獻骨髓時,隻抽出人體一小部分骨髓,多能幹細胞也隻失去一部分,剩下的多能幹細胞會迅速複製,造血功能短期內完全恢複正常。所以獻造血幹細胞不會影響人的造血功能。
為什要配型?
根據幹細胞的來源不同可分為自體、同基因(syngeneic)和異基因(allogeneic)BMT。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指同卵孿生同胞間的移植,由於供、受者在遺傳學上相同,故與自體骨髓移植一樣,不存在免疫不相容的問題。異基因的骨髓移植(allo-BMT)的供髓細胞在遺傳上與受者細胞起源不同,與腎、肝、心等器官移植相比,allo-BMT更易發生排斥反應,而一旦供髓植活後又可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故供、受者間要進行嚴格的組織配型,受者在移植前必須用免疫抑製劑預處理。
什麼是配型?
選擇與受者組織相容性配合的供體。在選擇適合的供體時,首先從在兄弟姐妹中選擇供髓者;如不成,則在近親及血緣無關的自願者中尋找供髓者。在供者選擇上首先在同胞中用血清學方法做HLA檢查,所得結果相差不大後再做淋巴細胞培養(MLC)來檢測D位點並核實HLA配型。即使血清學或分子生物學方法所不能檢出的組織相容抗原的差別往往可通過MLC測出。目前已采用分子遺傳學技術直接檢測HLA基因,如多聚酶鏈反應(PCR)技術,序列特異性寡核苷酸探針雜交(SSOPA)及限製性片斷長度多態性(RFLP)技術,可作為BMT組織配型的重要補充,尤其適用於無關供者組織配型的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