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君奪臣妻(1 / 2)

皇帝的表態不痛不癢,眾臣也是第一次聽到皇太子說這麼多話,以往這位爺素來少開金口,臣子們摸不清脾性,不敢貿然交鋒,隻有諾諾稱是。

眾文臣自認為滿腹經綸,不說有經天緯地的治國之材,那也不是一個隻知舞槍弄棒的乳臭小兒可比,如今這小兒幾句不痛不癢的話就將他們平日裏的“勞苦功高”全都抹殺,如何不惱?心裏自然積蓄了怨氣。

容汐玦的思緒卻早離了朝堂,禁不住想起昨夜的繾綣,心頭柔軟,讓永紹帝把話題輕輕揭過去了,再說皇帝也留了麵子,並沒有追究陸蒙恩的失禮,他也就當解決了此事。

臣子們退朝出來,兀自忿忿不平,尤其是阮嶽,更是將一張臉繃得僵屍也似。

應天府釋放淩家人的時候,熊通判已悄悄跟他通過氣,暗指東宮插手。

他一番琢磨,結合青宮鬥場太子保下沘陽王一脈,初時以為是衝著容承圻去的。如今良娣既冊,事情顯然不是那麼簡單,細想起來,他背心不由一陣陣發冷,不管是當初的事爆發,或者那淩氏女不敢提**之事,卻給自己下絆子,從迫害她娘家做文章,都會有滅頂之災。

在官場混了這麼些年,年紀輕輕爬到高位,其中滋味難以言說,阮嶽向來相信自己的眼光,皇帝籠絡朝臣的心思一覽無餘,對太子的態度也很微妙。

殷製實行中書令與左右丞相分權製度,皇帝的政令由秘書省草詔,下達中書直接頒布,臣子的奏章分直達天聽和六部轉呈兩種,左右丞相稱尚書左丞相和尚書右丞相,各分管三部,先閱奏章,並於奏章留白處簽下意見,急件當即送禦覽或當朝奏對,緩的或日常已形成規章的則送中書令簽批即可。

當然,急件的內容會謄抄一份送往中書令處閱覽,以防皇帝留中或耽擱。

同品級的臣子大多互相不服,故而六部呈給中書的文件越來越少,要是皇帝不怕繁瑣,左右丞相會將所有的奏章都送內廷。

逐漸的,中書省隱隱有被架空的姿態,他們排位在左右丞相之上,當然會反擊,於是六部被中書省盯得規行矩步,中書省又借由為皇帝頒發政令的權利,想出很多變法撈錢的方兒,以獲帝心。而且他們尤其注重官員任免調遷,對吏部的考核推薦等百般刁難,經常在皇帝麵前一番遊說,換上自己的門生故舊。

一來二去的,中書省其實淪為了皇帝的參謀機構,又成了監察百官的最高耳目。

阮嶽的恩師瞿道廣就是中書令,而阮嶽,也是經中書省推薦上位的幸運兒之一,所以他想了想,出了宮門直奔瞿府而去。

瞿道廣順祚初年便任工部尚書,早年是先帝的伴讀,懿宗朝衛國公主之子,與先帝是表親,深得信任。

他是堅定不移的帝黨純臣,對每個皇子公主都很好,魏王篡位期間,當今太子起兵,淳禧帝多次要誅殺趙王,都是瞿道廣據理力爭,說先帝生前多次囑托,身後兄弟不得相殘,使得淳禧更加猶豫不決,貽誤了殺趙王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