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小見識(1 / 2)

他問的是曆代皇帝和主政大臣都十分頭疼的事,淩妝覺得女子不該妄議朝政,本欲婉轉推辭,轉念一想,民間也難有人與他們說得上話,或許將自己的想法說與他聽,倒能實現一二,便道:“妾見識有限,就胡亂說些小見識,說錯了殿下不要笑話。”

容汐玦笑道:“夫妻一體,還有什麼說不得的?”

淩妝清了清嗓子:“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治國皆推崇儒家學說,依妾看,儒家的仁、恕之說適用於百姓,卻不見得皆適用官員。”

“願聞其詳。”容汐玦笑嘻嘻地看著她。

“我朝官員薪資不低,於國而言,本是一大負擔,天下學子寒窗苦讀,為的莫不是‘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可見做官是從不缺人的。”

官員自然不會從淩妝現在的角度去看問題,更不會如此進諫,容汐玦從不曾聽到這般言論,漸覺有理,緩緩收了笑容。

淩妝見他凝神傾聽,嫣然一笑,“既然官員是百姓賦稅養著,便要重治貪墨,倒可用些法家的手段,一旦查實有罪,便要殺雞儆猴,如此倒可得百姓之心,也令官員有所忌諱。”

“一路入關,我隻見民生凋敝,****盛世的歌功頌德不盡不實,自然是各級官員層層隱瞞,到處盤剝所致,我朝也設了禦史,巡察史,奈何每年隻有應景的那幾樁貪腐案子……”容汐玦越聽越覺得有理,接口道。

淩妝到底出身底層百姓,所知更深,聞言不免道:“恐怕應景的那幾樁也是政敵相互攻訐所致,依妾看,隨便抓個官員出來,沒有不貪的,即便有幾個開始立誌報國的,時間長了,也難免同流合汙。”

“嗯,大父登基初年也曾砍了一批,後來睜隻眼閉隻眼,也是法不責眾,無奈罷了。”不由想起白日金殿上自己對那些文臣所說的話。

“軍中自成體係,既然軍餉對朝廷而言是個負擔,莫不如叫他們來抓貪官,那些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平日看不起武官,若以查出貪墨銀子的比例獎賞將士們,豈不一舉兩得?”

治理天下的本是文官,令百姓怨氣最大的,自然也是文官,先用武將抓文官,倒真不會引出什麼亂子。

大殷一直以文臣節製武將,大約武將們早憋了一肚子鳥氣,容汐玦更起知己之歎:“此言深得我心,原來你不僅僅深諳醫道,還有丞相之才,這主意竟是再好不過。”

“許多事施行起來阻礙重重,若約束不好了難免釀成冤獄,妾不過另辟蹊徑隨口一提,缺乏深思熟慮,怎當得殿下如此調侃。”

“你這另辟蹊徑,辟得極好,你再繼續說。”容汐玦移開爐子上的肉架,轉身注目於她。

淩妝見他如此專注,精神一振,自然將以往所得一一道來:“海禁名存實亡,海盜紛起,重利卻吸引商人冒險出海,我爹就是做海貿起家,聽他說,每年到海盜手上的銀子貨物有幾千萬兩,是國庫收入的十倍二十倍。朝廷應整頓水軍維護海上秩序,與海盜奪利,如此商人必定擁護。商稅礦稅茶稅衣帽稅等朝廷應當酌情不同地方收取,定下規製後,地方官員再有設卡亂收的,以貪墨論處。如此一來,商人受的盤剝反而少了,國庫也可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