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宜食的水果
1.蘋果
蘋果,又有平波、超凡子、天然子之稱,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與人類健康生活密切相關,故素有“幸福果”“健康果”“聰明果”之稱,其食療保健價值受曆代醫家的重視。中醫認為,蘋果性平味甘酸,入心、胃經,具有補心益氣、生津止渴、和血潤膚、解毒除煩、健脾和中、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慢性胃炎、腹瀉、便秘、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病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證明:蘋果營養豐富,除含有蛋白質、複合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外,還含多種維生素及無機元素等。
由於蘋果富含果膠類物質及鉀鹽(為優質高鉀降壓食物)等,可促進肖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從而減少膽固醇的腸道吸收,達到調節脂質代謝、降低血中膽固醇(TC)的目的,有人在大白鼠等動物高膽固醇飼料中加入蘋果果膠等,可使其血清總膽固醇和肝髒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而膽酸排出量增加。也有人臨床研究觀察發現,中老年高血脂症患者,如每日吃1~3個蘋果,可有效地防止血中膽固醇增加,還有助於降低血壓和減少血糖含量。
但蘋果為生理堿性食物,對胃酸分泌較少或過少者,尤其對萎縮性胃炎患者,宜飯後服用,不宜在飯前或餐中服用。
2.核桃仁
核桃仁,亦稱胡桃肉,為胡桃科落葉喬木植物胡桃果實的核仁。核桃果橢球形或球形,內果皮肉質,外果皮硬,有皺脊,核桃仁幹後亦有皺褶,溝回,似人大腦,故有吃核桃仁補腦之說。
核桃樹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產於河北、山西、山東、新疆等地,為優質油料樹種,種子可供食用,亦可榨油。其種仁富含油質,味奇美。曆代醫家對核桃仁的藥用價值尤為重視。巾隈認為:核桃仁性味甘、溫,歸腎、肺、大腸經,有補腎益肺、潤腸通便等功效。唐代大食療學家孟詵曾指出,核桃仁能“通經絡,潤血脈,黑須發,常服,皮膚細膩光潤”。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核桃仁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以段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索E、尼克酸和多種微量元素等。其中脂肪含量一般在40%~50%,最高可高達58.8%以上。脂肪中的主要成分為亞油酸甘油脂,及少量的亞麻酸與油酸甘油脂。由於核桃仁的脂肪75%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經常食用可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的含量,減輕高脂血症的症狀。另外,由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有抗凝作用,故對高脂血症合並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作用更為有效。
在國外,有許多國家將核桃仁列為健康食品,對高脂血症、冠心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適量服食對身體有益,但應注意切莫過食,尤其是高三酰甘油和肥胖症患者更直注意,以免增加身體的額外負擔。痰火熾熱或陰虛火旺者應該忌服。
3.柚子
柚子,又稱文旦、香泡,為秋冬季佳果,受人們喜愛。中醫認為,柚子性寒味甘酸,具有健脾利水、下氣消食、化痰去脂等功用,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咳喘、高血脂症、肥胖等。營養成分分析:柚子除含蛋白質、脂肪、糖、纖維素外,還富含維生素及礦物元素等。因袖子為低脂肪(每100克柚子含0.2克脂肪),高纖維素、高維生索C等食物,再加上它的利水化痰功用,使它具有去脂減肥、降膽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功用。
4.山楂
山楂,又稱山裏紅、紅果、酸楂、猴楂等,為藥食兼用品,其營養、藥用價值均高.特別是咀嚼後耐人尋味的酸中帶甜、甜潤爽口,極受人們的喜愛。中醫認為,山楂性微溫味酸甘,入睥、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淤、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積食、高血壓、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絞痛、癌腫、月經延期、產後血淤腹痛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指出:山楂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糖、澱粉,含相當高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含礦物元素鈣、磷、鉀、鈉、鐵、銅、鋅、硒等,山楂還含黃酮類和有機酸成分,黃酮類有金絲桃甙、桷皮素、牡荊素、蘆丁、表兒榮精、黃烷聚合物等,有機酸有檸檬酸、枸櫞酸、熊果酸、草酸、蘋果酸、齊墩果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山楂脂肪中,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75.6%~86.7%,其中亞油酸含量豐富,如此山楂中含亞油酸高達29%~38%,其果核含亞油酸更高,可達60.5%~75.3%,故服用山楂及其製劑有利於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