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綠豆

綠豆,又稱青小豆,其營養豐富,不僅可代替糧食和飲食充饑,而且在夏秋季煮成綠豆湯和綠豆粥等服用,又可起到消暑止渴,使人神清氣爽的作用,故備受人們的青睞和喜愛,也受曆代醫家的重視。中醫認為,綠豆性涼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益氣除煩、養心去風、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暑熱煩渴、水腫瀉痢、癰腫丹毒、食物中毒、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證明:綠豆營養素多而豐富,它含蛋白質、糖、脂肪和纖維素,含維生素(B1、B2、E)、尼克酸、胡蘿卜素,含無機元素鉀、鈉、鈣、磷、鐵、錳、銅、硒等,含球蛋白、多糖和豆固醇等。綠豆中的植物蛋白質含量高,每100克可食部綠豆含蛋白質21.6克,是大米含量的2.92倍;綠豆含糖量高,每100克綠豆可達55.6克,是黃豆含量的2.99倍,且主要以碳水化合物的澱粉形式存在;綠豆含纖維素較多而含脂肪很少,每100克可食部分僅為0.8克脂肪,所以。綠豆為高植物蛋白、高複合碳水化合物、纖維素較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對高血脂症、冠心病、肥胖、高血壓病防治有利。綠豆中的維生素E含量極高,每100克可食部分綠豆含量可達10.95毫克,再加上所含的胡蘿卜素(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對血管的功能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綠豆含鉀量也極高,每100克綠豆含量可達787毫克,而僅含鈉3.2毫克,其K因子(鉀/鈉比值)為245.9,大大超過了降壓價定值10,故稱綠豆為“清暑降壓上品”;綠豆中還有些無機元素含量相當高的成分,如鐵、錳、鋅、銅、硒等,不僅可增加血細胞的活力,而且還可改善血液黏滯變,使血液循環的阻力減少,從而起到了降低血壓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綠豆中的球蛋白和多糖成分,可促進動物體內膽固醇(TC)在肝髒分解成膽酸,從而加速膽汁中膽鹽的排出和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再有,綠豆中的多糖成分,還有增強血清脂蛋白酶活性的作用,使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從而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研究還指出,綠豆的降脂作用,還與綠豆所含的植物豆固醇競爭性地抑製外源性食物膽固醇的吸收有關。綜上所述,綠豆及其製品,確實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從國內外動物實驗及臨床觀察中也得到了證實。應注意,不論煮食還是綠豆粉,應同綠豆外皮一起服用,因綠豆外皮的降脂成分(纖維素)比綠豆肉更豐富。綠豆性涼,對於脾胃虛寒、滑瀉者,應暫時停用。

5.麥麩

現代營養學研究證明,麥麩的營養素成分很豐富。有人分析了甘肅臨夏所產麩皮,每100克就含有31.3克膳食纖維,這在所有糧食中是最高的,並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120微克,尼克酸12.5毫克,維生素E4.47毫克。另外,還含有大量的鉀、鈣、鎂、鐵、錳、鋅、銅、磷、硒、鉻等無機元素。其中鉀的含量很高,每100克麩皮中就含鉀86.2毫克,而鈉的含量卻很低,是優質的高鉀食物。再就是含鉻元素也很豐富,是補充鉀元素和鉻元素缺乏的極好食品。科學研究證實,人體缺少鉀和鉻容易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和高脂血症。如果能堅持在飲食中多食用些麩皮類食晶,可有效地遏製以上病症的發生和發展。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麥麩中的纖維素可增加胃腸蠕動,改變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脂肪、氮的排泄增加。醫學專家認為,如果能讓高脂血症、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結腸癌、痔瘡、老年習慣性便秘等纖維缺乏性疾病患者經常食用麥麩類食品,可有明顯的防治作用。人體內膽固醇的主要分解代謝過程是通過糞便增加類固醇的排出。因此,專家提示多食纖維食品可使膽固醇的腸道排泄增加,吸收減少,從而使血清膽固醇下降,減輕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研究報告指出,即使是高脂飲食者,如果增加不同的纖維食品,也能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研究資料證實,以大麥、燕麥等製成的麥片,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有人對60名高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患者進行觀察,患者堅持每日早餐食用燕麥片一個月,結果顯示有70%的患者血清總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明顯下降,多數患者血中膽固醇可下降5%~10%。研究者通過食物分析,進食一碗煮的燕麥片即可攝取3克的可溶性纖維,更進一步證實,高纖維食品可降低膽固醇的可靠性。所以現在許多醫學科學工作者提倡,患有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富裕病”的患者,應堅持每周數日食麥麩、麥片及其製品所配伍的食療藥膳,可以緩解病情,標本兼治,達到康複痊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