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茶葉的食用保健價值。中醫認為,茶葉性味苦、甘、涼、入心、胃、肺經,有清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解毒利尿等功效。許多醫書典籍對茶葉的保健價值都有精辟的記載和論述。現代營養學也研究證實,茶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微量元素和10餘種維生素。通過多年人們不斷對茶葉的分析研究,發現茶葉中含有400種化學成分,其中許多成分可直接或間接地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並有防癌和抗癌的功效。比如,茶葉中含量最多的茶色素,具有明顯的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作用,並可促進纖溶和降低血小板粘附率。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可溶解脂肪,解除油膩,幫助消化,促進吸收。茶葉中所含的天然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硒等生物活性物質,可清除對人體有害的氧自由基,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抗衰老等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能改善血管的通透性,有效地增強心肌與血管的彈性,降低血壓。所以說,中老年人經常飲茶,飲淡茶對防治高脂血症,預防心腦血管病有很好的防治高血脂症飲茶,應掌握清淡為佳、適量為宜、即泡即飲、飯後少飲、睡前不飲,有並發症者慎飲等原則,並應堅持長期飲用;醫學專家們建議,高血壓病者宜以綠茶涼飲為優,而高血壓病並發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腦栓塞等者,宜以飲鐵觀音茶為主,也可選用烏龍茶、茉莉香茶、普洱茶等。
11.槐皮
陳皮,又稱橘皮、新會皮等,為藥食兼用品。中醫認為,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去脂等功用,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痰濕壅滯、咳喘、高血脂症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陳皮含揮發油1.2%~3.2%,其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橙花醇、香茅醇等,還含黃酮類橙皮甙、新橙皮甙、柑橘素等。陳皮所含的磷酰橙皮甙,對實驗性兔高血脂症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並能明顯地減輕和改善其主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12.荷葉
荷葉,既食亦藥,具有較好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受曆代醫家的重視。中醫認為,荷葉性平味苦澀,入心、肝、脾經,具有清暑利濕、清頭明目、止血除煩,散淤降脂等功用,適用於中暑、高血脂症、肥胖、冠心病、高血壓病、各種出血等。現代醫學營養學研究表明:荷葉含蓮堿、荷葉堿、厚荷葉堿、亞美罌粟堿、前荷葉堿、N-去甲基荷葉堿、D-N-甲基烏藥堿、番荔枝堿、鵝掌楸堿、異槲皮甙、槲皮甙、草酸、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鞣質等成分。動物實驗研究指出:荷葉所含的槲皮素等,有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等功用;荷葉的浸劑和煎劑,在動物實驗中,能直接擴張血管,起到中等程度的降壓作用。臨床研究觀察指出:荷葉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TC)的作用,對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有臨床觀察報道指出,用荷葉煎劑治療高血脂症合並高血壓病人47例,連用3個星期,降膽固醇有效率超過90%;上海某醫療機構,以荷葉煎劑或浸膏治療高血脂症235例,結果降血清膽固醇(TC)有效率為55.8%~91.3%,降β-脂蛋白有效率為79.1%,平均下降膽固醇(TC)1.01毫摩爾/升(mmol/L),平均下降甘油三酯(TG)0.86毫摩爾/升,平均下降β-脂蛋白0.83毫摩爾/升。運用荷葉防治高血脂症、肥胖、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富裕病”是可取的,應用荷葉降脂保健應做到長期堅持、持之以恒。
13.槐花
槐花,又稱槐米,既食也藥,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歡愉,還幫助人類延年益壽。中醫認為,槐花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涼血止血、清肝降火、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目赤、高血脂症、高血壓病、大小便出血、糖尿病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槐花含芸香甙、三萜皂甙、槐花甲素、槐花乙素、槐花丙素、槲皮素、槲皮甙、鞣質等。槐花所含的上述成分,除具有顯著的降血壓作用外,還有保護毛細血管、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循環等功用;根據動物藥理試驗證明,槐花液、槐花酊劑等,還有顯著地降低肝內、主動脈內及血中的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14.絞股藍
絞股藍,又稱七葉膽、五葉參、甘茶蔓等,它既食亦藥,具有較好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絞股藍性平味微苦,入脾、胃、肺經,具有益氣補脾、扶正抗癌、化痰降濁、去脂降壓等功用,適用於體弱、癌腫、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壓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