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媒體就洋快餐中的反式脂肪酸能導致動脈硬化作了相關報道。一石激起幹層浪,許多人對此極為關注。麥當勞、肯德基使用的是棕櫚油,而有專家指出,棕櫚油是植物油中品質最差的一種,它含反式脂肪酸,長期食用不利於^體健康。
棕櫚油有幾種標準分別用於不同的領域
(1)四五十攝氏度的高溶點棕櫚油適用於肥皂、化妝品等工業;
(2)三十來攝氏度溶點的棕櫚油適用於人造奶油、代可可脂;
(3)24攝氏度溶點的棕櫚油一般用於餅幹、泡麵及其他副食品的煎炸;
(4)12攝氏度及更低溶點的棕櫚油,是有一定營養價值的食用油。
而目前市場上的棕櫚油一般是24攝氏度溶點的棕櫚油,不適合長期家庭使用。
有關專家提醒,棕櫚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超過50%,營養品質比豬油還差。當溫度降低時,它會與豬油一樣凝結成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脂肪酸主要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三大類。
動物油脂和植物油中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它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及“甘油三脂”是導致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棕櫚油是所有大宗植物油中品質最差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是最高的,比豬油(43%)的還高。而其他植物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棕櫚油的低多了,葵花油為11%,黃豆油為15%,花生油為19%,而低芥酸菜籽油的僅為7%,是植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營養價值敲低。
最後,針對國內一些企業將棕櫚油摻人食用油中以次充好的做法,業內行家提醒廣大消費者:辨認食用油中是否含棕櫚油的方法非常簡單,可以利用其不耐低溫的特性,在夏天時,將食用油放入冰箱冷藏室(低於10度),一旦發現有白色凝固體,說明食用油裏就含有棕櫚油;冬天室外溫度較低,如果出現了凝固體,也說明油裏摻有棕櫚油。一些賣食用油的商家在天氣快變冷時打折銷售,就是怕摻有棕櫚油的食用油(調和油居多)隨著溫度降低而露餡兒。
9.孕婦產婦每天需要補充多少鈣
一個出生時2800~3000克的新生兒,骨頭中至少含有40克以上的鈣。但嬰兒體內不能生成鈣,全是從母親身上要來的。若換算孕婦每天的鈣攝取量,至少要補充1600毫克,這樣才能“收支平衡”。中國營養學會規定,我國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800毫克鈣,但多次全國營養調查證明,國人人均鈣舍入量缺了一一半甚至更多。所以孕婦補鈣任重道遠,還要注意三方麵。
1.補鈣應“少食多餐”,即6:00、16:00和21:00各補鈣一次,這些是人體相對生理低潮時段,此時補鈣能加速鈣的吸收。孕婦補充鈣劑比正常人加了一倍,所以最好選擇不用加服維生素D就能順利吸收的鈣產品,切記孕期不能過量服用脂溶『生維生素A、E、D。
2.有的孕婦生產後停止“補鈣”,這很危險,因為母乳含鈣雖然比牛奶與奶粉少,但卻更容易被寶貝吸收。哺乳期間,母體內仍需補充大量的鈣,以償還給予寶貝的“鈣債”,所以哺乳期仍需比平時補足兩倍的鈣。
3.以往,有專家建議產婦分娩時帶些巧克力進產房,認為巧克力能使人體內產生內啡肽,而內啡肽可以讓人興奮、快樂,具有止痛作用。建議帶一些不加維生素D就可吸收的鈣片進去,可以和巧克力間隔半小時服用。
10.孕婦不宜吃得食品
對於那些打算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朋友應該注意了"有些您平常非常喜歡吃的食物可能並不適合您在當前的時間段食用,不恰當的飲食會對胎兒產生不利的影響。
(1)辛辣食物
如辣椒、胡椒、花椒等調味品其刺激性強,過多食用正常人也會引起便秘。若打算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女性食用大量這類食品後,同樣會出現消化功能的障礙。
(2)糖品食品
糖品食品在人體內的代謝會大量消耗鈣,孕期鈣的缺乏,會影響胎兒牙齒、骨骼的發育。
(3)味精等調品味
進食過多味精可影響鋅的吸收,不利於胎兒神經係統的發育。
(4)人參、桂圓
孕婦多數陰血偏虛,食用人參會引起氣盛陰耗,加重早孕反應、水腫和高血壓等;桂圓辛溫助陽,孕婦食用後易動血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