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將一個土豆煮熟後剝皮搗爛,加少許凡士林調勻,每日取少量塗於皸裂處,數日患處也可愈合。
(3)損傷治淤青
a.盡陝用包著冰塊的毛巾敷在傷處,每次20~30分鍾。它既可起到盡快止血、止痛的效果,還可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有效減輕腫脹。
b如果扭傷超過3天,為了改善受傷處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可采用熱敷法。用浸過熱水或熱醋的毛巾敷於傷處,5~10分鍾更換一次。每天進行1~2次,每次約30分鍾。
(4)自治落枕法
a局部疼痛可以用熱毛巾敷,並輕輕揉捏、敲打痛處,可以緩解疼痛。
b.用按壓穴位的方法。落枕者張開手掌背,在食指與中指之間有個落枕穴。讓你的家人用大拇指尖對準此穴用力按壓,連續按壓3~5分鍾,直到有酸脹感為止。同時,患者可自己嚐試活動頸部。半小時後,再用上述方法按壓一次,效果會比較明顯的。
c.將食醋100克加熱,以不燙手為宜,用紗布浸熱醋敷於疼痛部位,同時活動頸部,每日3次,2天後即可見效。
(5)自治打嗝法
a.在舌頭下放一勺糖,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b.嘴中含一口水,等到“嗝”要發出時,身體微微前傾地迅速將水吞下。
c.用一個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進行3~5次的深呼吸。將呼出的二氧化碳重複吸人,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來調節神經係統,抑製打嗝。
d.用指甲掐手腕內側上二橫指處的“內關穴”,止嗝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1.口服物的最佳服用時間
生活中有許多人對服藥存在著錯誤的理解,造成一些病人由於服藥不當而將病情耽誤,甚至加重的不利現象。例如,許多病人在服藥時把“一目三次”中的“一日”,理解為白天這段時間,據此,把服藥時間定在上午、中午和下午。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日三次的“曰”是指24小時而言。一日三次是根據24小時內藥物在人體血液內的濃度變化製定出來的。因此,正確的服藥時間是每隔8小時服藥一次,考慮到人們的作息規律,一日三次時間應安排在早上8點、下午3點、晚上9點。同理,每日四次等服藥法,都應以24小時來安排服藥時間。
根據有關研究發現,各類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也是有講究的。具體是:
(1)助消化類藥:宜在飯前十分鍾服用,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及充分與食物混合。
(2)催眠、緩泄、驅蟲、避孕藥:一般在夜晚臨睡前30分鍾服用。作用快的泄藥應在早晨空腹時服用。
(3)維生素類藥:一般應在兩餐飯之間服用,用維生素K止血時,應及時服用。
(4)抗生素類藥:排泄較快,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濃度,每隔6—8小時應服藥一次。
(5)降血壓藥:根據人體生物鍾的節律服降壓藥一日三次,分別安排在早上7時,臨睡前不可服降壓藥。
(6)治皮膚過敏藥:如撲爾敏、賽庚啶、息斯敏等,宜在睡前30分鍾服用。對胃有刺激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消炎止痛片等,應在飯後半小時後服用。
另外,屬於滋補保健類食品:如人參蜂王漿、蜂乳等,最佳的服用時間是在晨起空腹或夜晚臨睡時。
2.正確掌握眼水的使用方法
有許多眼疾不需口服藥物,如結膜炎、角膜炎、虹彩炎、青光眼等,醫生往往會給患者開一些眼藥(如:眼藥水和眼藥膏),即隻需局部點眼藥即可達到治療目的。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甚至還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
如何正確掌握眼藥的使用方法,就要學會以下這些要訣(1)在使用眼藥前我們應該先要做的是洗手,這樣才能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完後應該妥善保管,切忌將眼藥水與其他外用藥水混放在一起,以免造成誤用。用藥前注意核對藥名,檢查藥物是否過期、混濁、變色。有條件的話,眼藥宜保存於4攝氏度的冰箱內。有些藥物,如治療青光眼的依色林、貝他根應避光保存。
(2)在點眼藥時,應該才取仰臥位或坐位,頭略後仰的姿勢為佳。一隻手拿眼藥瓶,另一隻手將瓶蓋取下,注意拔取瓶蓋時勿碰觸瓶蓋口和瓶口,將瓶蓋口向外夾在小手指中央指關節處,或口向上放在幹淨的桌麵上等處,也可以平放,即瓶口向水平方向,但不能將瓶口向下放置。
(3)患者在點眼藥水時,注意要向上看,即向頭頂方向看,扒開下眼瞼,將眼藥瓶口高於眼睛約一厘米的距離擠出眼藥水,滴在下穹窿部,即下瞼結膜與眼球交界的凹陷處,每次點眼藥水一至二滴即可,滴眼藥水後,閉眼片刻。在點眼藥水時,瓶口切勿碰眼皮、臉緣及睫毛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