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良好習慣——健康生活新起點(4)(1 / 2)

(4)感官刺激訓練

我們對身邊環境的認知是通過不同的感官完成的。但癡呆老人的認知、理解力都有所下降。在家中開展一些感官刺激活動,可以幫助他們重新感受生活的快樂。

①壘搭積木。讓老人將相同大小的木塊壘招起來,再抽出其中數塊,並保持其不倒塌。此種活動可以通過對老人視覺的刺激,糾正、改善其空間感知覺障礙,每次時間不宜超過15分鍾,以免反複失敗,造成心理上挫敗和無用感。

②推托氣球。用彩色氣球一個,相互用力推托給另一方。活動時最好是兩人以上參加,時間以不感到疲勞為宜。氣球鮮豔的顏色和不斷的移動,會加強對老人視覺的感官刺激。每次觸到氣球,他都會感到心情愉快,有成功感,還可增加家庭成員間的感情溝通。

③鮮果品嚐。準備各種鮮果一盤,先讓老人戴上眼罩或閉上雙眼,然後將鮮果送到其口中,再讓老人摘下眼罩或睜開雙眼,鼓勵他敘述品嚐到的味道和感受,再說出鮮果的名稱,分辨出盤中的鮮果。通過對鮮果的品嚐,可提高患者對環境的關注及味覺的刺激。

④“它在你手中”。準備一些結實、沒有尖角的物品(如鑰匙、梳子、筆、碎布、棉花、砂紙、海綿等),縫製布袋數個。將準備好的物品分別裝在布袋中(每個布袋放一件物品),然後讓老人將手伸人布袋中觸摸其中的物品,鼓勵他說出觸摸到的物品的名稱及與該物品有關的個人經曆。

(5)加強手工製作能力

癡呆老人由於智力及腦力日漸衰退,學習新的技能對他們來說難以承擔。但可以用美術創作和手工製作為媒介,通過創作過程發揮他們的殘存能力,讓他們接觸顏色、香味、材料等,以強化各類感官的刺激。當他們完成自己的作品時,更會油然生出自豪和驕傲,如將作品鄭重地陳列起來或當禮物贈送給他人,會增加老人的自我價值感。下麵這些活動都可在家中開展:

刺繡、編織、剪紙、立體手工製作、紮風箏、糊紙扇、布藝粘貼、圖畫填色、書法、竹管吹水墨畫及包餃子、包粽子、自製家庭各類小萊等。

(6)幫助病人生活自理

要幫助病人生活有規律,避免白天睡,夜晚有精神,吵鬧他人。如,每天早上6點起床,帶病人洗臉、刷牙、吃早點、活動。午飯後,休息一會兒,下午讓病人幹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擦桌子、掃地等。晚飯後,看會兒電視,有家人陪著聊聊家常最好,8點以後吃藥,洗漱,休息。天天這樣強化訓練,使病人逐漸適應新的作息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逐漸做到生活自理。

(7)保證營養攝入量

保證病人每天營養的攝入,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為宜。病人不知饑飽,到吃飯時間,要讓病人吃飯,並讓病人吃飽。每次吃飯後,告訴病人吃的食物是什麼,如吃麵條,告訴病人吃的是麵條,以強化病人記憶。還要告訴病人什麼東西能吃,什麼東西不能吃,以避免病人隨便揀髒東西吃。

4.家庭輸液中注意事項

(1)輸液架

輸液前應先準備好“輸液架”,通常可利用現成的如衣服架、鐵絲、繩等。其必須做到牢固、高度適宜。

(2)對所輸的液體加溫

此特別是在冬季,如輸甘露醇需要給液體加溫,冬季有些液體也可以加溫,以防低溫輸液給病人造成不良反應(如寒顫等)。這裏必須記住的是有些藥物如青黴素、維生素c等不能加溫。

(3)液體的滴速

家庭輸液按要求保持穩定滴速,對老年人、心肺疾病等病人尤其重要。

要充分利用家庭中的人力資源,如清醒、能自理、可合作的病人;要教會家屬或家中其他人員學會數滴數,對可引起滴速改變的行為或動作,如大小便、進食、飲水等,要注意盡量保持輸液針頭與滴管的距離和高度,活動度不可過大,必要時可使用硬物如夾板等進行保護性固定,以防針頭滑出血管而造成藥液外溢。

(4)抗生素

靜脈輸入抗生素,應視抗生素的半衰期采取分組給藥。兩組不同的藥液需分開滴人時,當滴完第一組藥液後應加入適量的5%萄葡糖溶液或生理鹽水以衝洗輸液管。在藥液將滴完時應再滴入適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以保證血管內不留有藥液。因液體滴完即行拔針、加壓,在穿刺部血管就留有一定量的藥液,該藥液(特別是刺激性強的藥物)由於加壓而形成血液片刻不流動,藥物將對血管產生刺激,造成了人為的血管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