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捶腰骶
兩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以拳背部有節奏地叩擊腰部脊柱兩側到骶部,左右皆叩擊36次。意守腰骶部,並意想腰骶部放鬆。每天叩擊腰骶,具有活血通絡、強筋健骨等作用。
(4)擦腰
搓手令熱,以兩手掌麵緊貼腰部脊柱兩旁,直線往返摩擦腰部兩側,一上一下為1遍,連作108—180遍。意想腰部的熱感越來越強而達整個腰部。每天摩擦腰部,具有行氣活血、溫經散寒、壯腰益腎等作用。腰部保健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堅持不懈,必見成效。
(5)揉腎俞穴
腎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作36次。意守腎俞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等作用。
(6)揉腰陽關穴
腰陽關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置於腰陽關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反複作36次。意守腰陽關穴。督脈為陽經,本穴為陽氣通過之關。每天按揉此穴,具有疏通陽氣、強腰膝、益下元等作用。
(7)揉腰眼穴
腰眼穴在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3.8寸處,與腰陽關穴相平。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腰眼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連作36次。意守腰眼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活血通絡、健腰益腎等作用。
(8)捶腰陽關穴
手四指握大拇指成拳,手腕放鬆,用拳背部叩擊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的腰陽關穴36次。意守腰陽關穴。每天叩擊此穴,具有振奮陽氣、強腰膝等作用。
(9)拿委中穴
委中穴在膝關節後麵月國窩橫紋正中處。雙手對搓至熱,以兩手同時拿揉(用大拇指與其餘四指的指麵對稱施力拿、揉)兩下肢委中穴,約1分鍾。
《針灸大成》中說:“腰背委中求”。每天拿揉此穴,具有舒筋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
14.按摩腰部培元固精
日常生活中經常按摩腰部可起到培元固精,補腎壯腰的功效。對預防和治療由腎虛導致的腰酸背痛、陽痿、遺精、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及婦女月經不調和盆腔髒器疾患效果較好。
按摩方法:
靜坐,腰直頭正,輕閉口目,全神貫注於腰部,分3步進行操作。
第一步:握空拳,用雙手拇指背稍屈曲緊貼背後脊柱兩側凹陷處,兩手盡量放到同側腰脊最高位置,以拇指指間關節著力,沿著脊柱兩側,從上按摩到下尾骨部位,然後再向上按摩到最高位置,一下—上為一次,反複進行20~40次。
第二步:用雙手大魚際緊貼同側背後腰眼位置,用力向上按摩到最高位置,然後再往下按摩到最低位置,—上一下為一次,反複進行20~30次。
第三步:用雙手大魚際緊貼腰部腎所處的位置,按摩腎髒20~30次。
專家建議:
對腰部按摩其力道適宜稍強,如果力度不夠,其作用就不能深達組織,但亦不能用蠻力,力度應自然貫徹於手,以意引力達到深部組織。
15.按摩手掌三區可消除疲勞
中醫認為起止於手掌的經絡主要為肺經、大腸經、心包經、三焦經、心經和小腸經等6條,而這些經絡對^體所產生的作用又是非常重要。
下麵我們主要講以下三個區域的按摩手法:“手心區”,即手掌的中心是與心髒功能有關的穴位所在;位於手心偏下方的“健裏三針區”和位於食指正下方的“胃脾大腸區”,是改善胃腸消化功能並帶動其他髒腑功能活躍的特效穴位的所在。揉壓這三個部位,疲勞立可獲得緩解或消除。
按摩方法:
在揉壓時可用一隻手的拇指按住另一隻手的手心,其他四指按其手背,以拇指球先順時針旋轉按摩揉壓若幹下,之後逆時針旋轉按摩揉壓若幹下,使之發熱,直至稍感微痛為止;然後,轉換另一隻手,用同樣方法按摩揉壓。
注意事項:
揉壓按摩的順序,男性先左後右,女性先右後左。
16.搓擦足心可助健腦益智
搓擦足心,能使局部血流加快,血液供應充足,末梢神經敏感增強,植物神經和內分泌係統得到調節,從而收到健腦益智的效果,同時對防治失眠亦大有裨益。搓擦足心,即用手來搓擦兩足心部位。
按摩方法:
(1)端坐凳上,抬起一腿,擱在另側腿膝上,一手扳拉足趾,另一手張掌搓擦足心部,擦至局部發熱為止。兩側交替進行。
(2)端坐凳上,抬起一腿,擱在另側腿膝上,兩手張掌,同時搓擦足踝關節以下部位,擦至局部發熱為止。兩側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