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保健按摩——綠色的健康方式(3)(1 / 3)

肝髒位於右季肋區,肝上界與膈同高,約平齊右側第5肋間,可隨呼吸上下移動。成人肝下緣不超過右側肋弓,膽囊位於肝下麵,分泌膽汁,影響到消化和情誌活動。按摩主要在右季肋部肝膽區進行。本法能直接作用於肝髒和膽囊,而加強肝膽的疏泄功能,使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絡通利,情誌調暢。

按摩方法:

(1)用拇、食、中三指撮捏右季肋部皮膚,自上而下進行撚動,反複操作3分鍾。

(2)張掌,一手掌或兩手掌重疊,按放在右季肋部,自右向左橫擦3分鍾,使局部皮膚發熱。

注意事項:

(1)撚時要用手指腹部,對稱用力,做搓轉活動,邊撚邊移動位置。

(2)配合點按背部肝俞穴和膽俞穴,效果更好。

10.按摩胃位可促進消化

胃是人體消化吸收係統的主要器官,中醫對其的認識為:胃主受納,腐熟水穀,主通降,以降濁為和,胃失和降,就會出現嘔吐、呃逆、噯氣等病症。

胃位於上腹部劍突下,當胃充滿到中等程度時,約3/4位於左季肋區,1/4位於腹上區,胃的底部與膈、脾相鄰,右側與肝膽相近,胃後壁與左腎、胰相鄰。對此區域的按摩能調節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能加強胃的降濁作用,使全身氣機通暢,食欲增強,體重增加,身體健壯有力,還能促進排泄,保持大便正常。

按摩方法:

張開手掌,用一手掌或者雙手掌重疊,按放在上腹部劍突下,按順時針方向沿升、橫、降結腸方向,自右向左旋轉摩動,如此反複操作3分鍾。

專家提醒:

(1)肥胖者不適宜使用本方法。

(2)可配合點按背部胃俞穴、大腸俞穴,達到的效果更好。

11.按摩脾區助運化

我國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說:“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在臨床中我們不難發現,各種病症均可通過對脾胃的調理,從而達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脾胃作為後天之本,對人初體生命活動的持續和氣血津液的生化,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脾胃又稱“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健運,能促進機體的氣血充足,促進健康。

脾胃區位於左肋弓至右肋弓下緣,所以也是我們按摩的主要區域。本法對脾胃的運動有雙向調節作用,在其功能亢進時,按摩後能使其運動減弱;在功能減弱時,則能使其加強。此外,經常做脾胃區按摩,還有健美作用,這是因為脾主肌肉,全身的肌肉依靠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來營養,才能使肌肉豐滿、發達、健壯。

按摩方法:

張開手掌,一手掌或兩手掌重疊,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

專家提醒:

(1)按摩時手掌要緊貼皮膚,向下的壓力不可過大。

(2)配合點按背部脾俞穴,效果更好。

12.按摩肺區調呼吸

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因肺葉嬌嫩,易被邪侵,通過按摩,可使肺部的功能增強,有助於祛病健身。肺位於胸腔兩側,左右各一,在所有髒器中,其位置最高,故稱“華蓋”。兩肺之間為縱隔,其閭存心髒及神經、淋巴、血管等。

按摩主要在胸脅部的肺區進行,本法能直接作用於肺髒,加強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通利鼻竅、榮養皮毛功能,對呼吸係統疾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按摩方法:

(1)兩手掌分別置於左右側胸脅部,作自上而下的推摩活動,連做1分鍾。

(2)五指並攏微屈,拍擊胸脅部,自上而下,反複進行。可用兩手同時拍擊兩側胸脅部。也可以一手拍打一側,兩側交替進行。

注意事項:

(1)拍打用力要從小到大,動作協調。

(2)配合點按背部肺俞穴,效果更好。

13.腰部按摩保健法

日常對腰部進行保健按摩可以舒筋通絡,促進腰部氣血循環,消除腰肌疲勞,緩解腰肌痙攣若無事與腰部疼痛,使腰部活動靈活、健壯有力。

(1)揉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第二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與前臍中(神闕穴)相對。右手或左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拳尖)置於命門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重複操作36次。意守命門穴。每天按揉此穴,具有溫腎陽、利腰脊等作用。

(2)腰部活動

兩手相互摩擦至熱,用兩手叉腰,大拇指在前,四指按在兩則腎俞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9次,再逆時針方向旋轉腰臀部9次,連作36次。意想腰部盡量放鬆。每天活動腰臀部,具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強健腰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