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五穀雜糧類(1)(1 / 2)

大米

大米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大米中富含的維生素E有消融膽固醇的神奇功效。

大米含有優質蛋白,可使血管保持柔軟,能降血壓。大米中含有水溶性食物纖維,經常食用可預防動脈硬化。

【選購宜忌】

優質大米顆粒整齊,富有光澤,幹燥無蟲,無沙粒,米灰和碎米極少,聞之有股清香味,無黴變味。劣質大米顏色發暗,碎米多,米灰多,潮濕而有黴味。

【烹調宜忌】

宜:大米淘洗好,先往鍋中滴入幾滴植物油再煮,這樣米飯不會粘鍋。

忌:熬米粥時一定不要加堿。堿會破壞大米中最為寶貴的營養素。

【食用宜忌】

宜:米湯有益於嬰兒的發育和健康,用米湯衝奶粉或作為輔食,對嬰兒成長很有好處。此外米湯預防動脈硬化,適合老年人食用。

【貯藏心得】

①平時要把存米的容器清掃幹淨,以防止生蟲。若發現米生蟲,可將米放在陰涼處晾幹,讓蟲子飛走或爬出,切忌放在陽光下暴曬。②在容器(包括米袋)裏放幾瓣大蒜,或者用布包些花椒放在盛米的容器內,可以防止蛀蟲。③將海帶放入大米中也可防治蛀蟲。一般1千克大米中放入10克海帶就行。

【相宜食物】

大米+胡蘿卜=改善胃腸功能

大米富含糖類,有補脾養胃的功效;胡蘿卜含有較多的鉀、鈣、磷、鐵等礦物質,兩者同煮,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很有好處。

【相克食物】

大米+蕨菜=降低維生素B1的消化吸收大米中富含維生素B1,而蕨菜中含有維生素B1分解酶,不利於人體對維生素B1的消化吸收。

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有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小米含蛋白質、脂肪、鐵和維生素等,消化吸收率高,是幼兒的營養食品。小米中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是體弱多病者的滋補保健佳品。

【選購宜忌】

①購買小米應首選正規的較大的超市。②宜購買米粒大小、顏色均勻,呈乳白色、黃色或金黃色,有光澤,碎米少,無蟲、無雜質的小米。

③宜購買具有清香味、無其他異味的小米。嚴重變質的小米,手撚易成粉狀或易碎,碎米多,且微有異味或有黴變氣味、酸臭味、腐敗味等不正常的氣味。④宜購買嚐起來味佳、微甜,無任何異味的小米。劣質小米嚐起來無味,或微有苦味、澀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烹調宜忌】

宜:小米煮粥營養十分豐富,有“代參湯”

之美稱。小米宜與動物性食品或豆類搭配,可以提供人體更為完善、全麵的營養。

【食用宜忌】

宜:適合失眠、體虛、低熱者食用;還適合脾胃虛弱、食不消化、反胃嘔吐、泄瀉者食用。

【貯藏心得】

儲存於低溫幹燥避光處。

【相宜食物】

小米+雞蛋=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小米富含B族維生素,可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兩者同食,能提高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

小米+紅糖=補虛、補血小米可健脾胃、補虛損,對於排除瘀血、補充失血有較好的作用。兩者同食可以補虛、補血,對產婦尤好。

【相克食物】

小米+杏仁=嘔吐、泄瀉

小米能健脾、和胃,使人安眠,杏仁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但小米和杏仁同食,會使人嘔吐、泄瀉,氣滯者尤其忌用。

小麥

小麥小麥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小麥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蛋白質,有治療腳氣病、末梢神經炎的功效。小麥胚芽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加速傷口愈合,有效消除眼瞼水腫、眼袋及黑眼圈現象。

【選購宜忌】

應選擇幹淨、無黴變、無蟲蛀、無發芽的優質小麥,小麥的子粒要飽滿、圓潤。

【食用宜忌】

忌:①小麥含有少量的氮化物,起類似鎮靜劑作用,慢性肝病患者不宜食用,否則可能引起患者嗜睡甚至昏迷。②小麥不要碾磨得太精細,否則穀粒表層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和膳食纖維會大量流失。

【相宜食物】

小麥+豌豆=預防結腸癌

小麥+蕎麥、蓧麥=營養更全麵

小麥+鵪鶉蛋=治療神經衰弱

糯米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體氣,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

【選購宜忌】

糯米以挑選放了三四個月的糯米為好,因為新鮮糯米不易煮爛,也較難吸收作料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