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捏按太溪、昆侖穴位50~100次,力度以酸疼為宜;
(2)按揉金門、仆參、第二仆參、內庭、陷穀各穴位50~100次,力度以脹疼為佳;
(3)如牙齦腫痛再配以掐按內、外踝尖穴、大都、隱白、然穀各穴30~50次,反複掐按,力度不可太重。
【有效反射區】
牙齒、上頷、下頷、胃、腎、心、肺、脾、口腔、頭頸淋巴結、鼻、肝、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點按胃、腎、膀胱、牙齒、上頷、下頷各反射區50~100次,力度稍重,以疼痛為佳;
(2)推壓肺、輸尿管50~100次,力度適中;
(3)按揉口腔、鼻、心、肝、脾各反射區30~50次。
【生活注意】
(1)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2)注意飲食,忌吃冷熱辛辣食品;
(3)牙痛停止後,可到醫院檢查原發病因。
近視
近視是臨床常見日艮病,尤其以青少年居多。
引起近視的原因有先天遺傳因素和後天環境因素等。先天性遺傳因素的近視治療很難收效,而後天近視隻要治療及時,治療方法正確,治療效果一般會明顯好轉或減輕。此類近視多數為青少年時期,學習和工作時,不注意用眼衛生,如低頭看書距離太近,光線過強、過暗,長時間地注視等原因,導致視力過度疲勞,眼內睫狀肌痙攣及充血,使晶狀體變厚屈光不正,造成平行光線的聚光點,落在眼視網膜之前。中醫學古稱為“能近怯遠症”,主要由於先天稟賦不足,肝血虛、腎精虧,不能貫注於目而導致光華不能。
近視症狀表現常為遠處的物體、字跡辨認困難,亦會出現眼脹、頭痛、視力疲勞等。早期采用足按摩法治療,常可獲效。
【有效穴位】
足臨泣、俠溪、水泉等穴位。
【按摩手法】
(1)掐按俠溪穴30~50次,力度以疼痛為宜;
(2)按揉足臨泣、水泉穴位各50~100次。
【有效反射區】
眼、肝、腎、腎上腺、膀胱、生殖腺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單食指扣拳,點按眼、垂體、腎上腺各反射區50~100次,力度稍重,以疼痛為佳;
(2)按揉肝、生殖腺、膀胱、腎50~100次,力度適中;
(3)推壓輸尿管50次,力度輕緩。
【生活注意】
(1)看書時保持距離,端正坐姿,時間不要太長:
(2)切勿在臥床、走路或乘車時看書;
(3)堅持眼保健操,每天上下、左右轉動眼球各10~20次。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鼻腔黏膜及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症。以青少年為多見。其病因多由急性鼻炎反複發作或治療不徹底造成。此外,慢性扁桃體炎、鼻中隔偏曲、鼻竇炎等鄰近組織病灶反複感染的影響,或受外界有害氣體、粉塵、幹燥、潮濕、高溫等長期刺激,以及急性傳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慢性鼻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鼻塞、多涕,鼻腔檢查有鼻甲肥大。單純性鼻炎鼻塞呈間歇性:一般白天輕,夜間重;運動後輕,受涼後重。交替性: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臥向另側時,鼻塞亦改變為另一側。鼻涕則為黏液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多持續性,鼻涕量不多,但不易擤出。
中醫學認為慢性鼻炎主要與肺的功能有關,因為“鼻為肺之竅”,鼻的各種功能正常,主要依賴肺氣的作用。足部按摩能宣肺通竅,清熱消炎,增強鼻的抗病能力。
【有效穴位】
內庭、太白等穴位。
【按摩手法】
按揉內庭、太白各50~100次,力度以脹痛為宜。
【有效反射區】
鼻、額竇、肺、頭頸淋巴結、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
【按摩手法】
(1)重點推按肺反射區100~200次,力度稍重,以酸疼為佳;
(2)點按鼻、額竇、頭頸淋巴結、甲狀旁腺、腎、膀胱各反射區50~100次;
(3)推壓輸尿管50~100次。
【生活注意】
(1)注意營養,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2)每天按揉鼻梁周圍50次,有保健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