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體向左轉,到左邊後再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時重心左移。作四個八拍。全身要放鬆,上體轉動時要以腰為軸,臂腿腰的動作要協調、緩慢,呼吸要自然。
(5)第五節,托天呼吸自然站立,兩手於腹前平屈。
1)兩手向上伸直,手心向上,如托天狀。以腰為軸,向左旋腰。共做八次。
2)向右旋腰,共做八次。
注意:此節是通過腰部活動防治老年性的腰背酸痛。旋轉速度要慢,幅度逐步增大。頭部不要旋轉,以防頭暈。一定要腰部轉動。所以有腰部的挺前凸後的動作,避免以髖關節為主的活動。
(6)第六節,蹲式呼吸自由站立,兩足並攏。
1)下蹲時呼氣,足跟不離地,同時兩手扶住膝關節,肘關節在外。
2)起立時吸氣,同時兩手側平舉。共做兩個八拍。
注意:下蹲深度隨患者的可能而定,對不能下蹲者,可作前屈體動作。
(7)第七節,甩打放鬆,自然站立。
1)上體以腰為軸。同時以腰帶動肩再帶動兩臂放鬆擺動,當腰向左轉動的瞬間,帶動左前臂和手甩打腰背部(命門穴附近),右前臂和手甩打腹部。
2)腰向右轉動的瞬間,帶動左前臂和手甩打腹部,右前臂和手甩打腰背部。
注意:在甩打時兩臂要放鬆如鞭,隨腰轉動而用臂和手用力甩打,不是用手拍打。全身肌肉必須放鬆,隨著甩打,兩下肢微作一起一伏的動作,要有節律,輕重要適宜。它既是全身性活動,又可增加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張力,還可改善腹背部的血液循環。反複各做八次。
(8)第八節,捺腹呼吸自然站立。
1)呼氣時,兩手相疊放於臍部加壓,同時兩肘向前靠攏,微前屈體作“駝背”狀。同時主動收腹。
2)吸氣時,兩手側平舉,稍挺胸。重複兩個八拍。
肺結核靠“三分治,七分養”
肺結核是傳染病中的常見病,又稱“白色瘟疫”,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被認為人類已經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是它在90年代又卷土重來,易感人群的數量也在增加,它對機體的侵襲以及對人體生活、工作造成的影響是絕對不可忽視的。
結核病患者首先要樹立科學養病意識,正確對待疾病。既不要無所謂,也不要過於害怕。要認識到治愈後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樣學習、生活和工作。
當病情處於急性進展期,有發熱、咳嗽、咯血等症狀時,應絕對臥床休息,在臥床期間也不宜多閱書報和看電視。病情輕,症狀少的患者每天也應保證10小時以上的睡眠;室內外活動也不宜過長,以散步為主,以不感到疲勞為度。
結核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中醫學也認為,肺結核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為外因感染,“瘵蟲”傷人(可能就是現代人說的結核杆菌);一為內傷體虛,氣血不足,陰精耗損。所以,在使用抗結核藥物的同時必須增加機體抵抗力。加強營養,可以補給患者充足的熱能和營養素,滿足結核病灶修複的需要,增強機體抵抗力。俗話講“三分治、七分養”。結核病患者要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飲食。
高熱能結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熱能需要超過正常人,一般要求達到每千克體重供給30千卡,全日總攝入量為2000千卡左右。輕體力勞動者每千克體重40千卡,全日2400千卡左右。
高蛋白質因患者蛋白質消耗多,且蛋白質是修補組織的重要營養素,有益病灶愈合,病體康複。所以,結核病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為每千克體重12—15克,每天的總進量為80—100克,其中優質蛋白質如肉、禽、水產品、蛋、乳及大豆製品應占總蛋白質攝入量的50%以上。
高維生素應重點補充維生素A、B、C、D。維生素A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維生素C有利於病灶愈合和血紅蛋白合成,B族維生素有改善食欲的作用,其中維生素B6可對抗由於使用異煙肼治療而引起的不良反應。新鮮蔬菜、水果也是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此外,乳、蛋、內髒等食品維生素A含量豐富,酵母、花生、豆類、瘦肉等富含維生素B6。
此外,結核病患者膳食中還應特別注意鈣和鐵的補充。鈣是結核病灶鈣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鈣量多質優,患者每日應飲奶250—500克。鐵是製造血紅蛋白的必備原料,咯血、便血者更要注意補充。
大多數患者知道要嚴禁煙酒,因為吸煙會增加對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刺激;飲酒能使血管擴張,加重患者咳嗽、咯血等症狀。可有一點仍值得強調:規律服藥是治療成敗的關鍵。結核杆菌是很頑固的,隻有堅持規則治療方可達到治愈結核病的目的;而且,不規則治療會導致耐藥結核菌株的出現。給以後的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
“慢阻肺”排痰四字訣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包括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氣腫等,其共同特點是具有氣道阻塞性改變和阻塞性通氣障礙,由此引起“痰、咳、喘”三大基本臨床表現。許多患者可因咳痰不利而引起咳嗽不止及喘息難平。因此,對於這些疾患的治療必須強調積極排痰,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使呼吸道保持暢通,方能更好地改善症狀,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