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生活方式與咳喘病宜忌(7)(2 / 3)

要注意營養的均衡,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妊娠後期,注意增加含鈣和含鐵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適當補充維生素C,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在美國有一組比較嚴格的研究表明,成年男性每日服用維生素C50—300毫克,他們感冒的發病率平均降低30%,可能是維生素C有增強T淋巴細胞吞噬作用的緣故。

講究衛生保持室內清潔、通風。被褥勤洗、勤換、勤曬,因為紫外線有殺滅感冒病毒的作用。在周圍有感冒患者或感冒大流行時,應避免去影院、商場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以防感染或交叉感染,非去不可的情況,宜戴7層紗布的口罩。要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可置香醋熏蒸進行室內空氣消毒。感冒病毒在空氣中隻能存活30分鍾,30分種以後便失去了傳染性,冬季更是如此,因此,一定程度上的室內通風可防止感冒的發生。

孕期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略感不太舒服時,及時服用家庭中常備的一些食療佳品。如當自己感到受涼時,不妨吃一點薑、蔥之類食品。當自己覺得受“熱邪”侵襲時,不妨飲用一點金銀花茶、野菊花茶。

忌咳嗽患者忌急於止咳

一般人認為咳嗽就應該抓緊用藥止咳,並希望在發病初期就止住咳嗽。這是一種不適當的治療方法。

咳嗽是痰液和異物刺激呼吸道感受器及感覺神經末梢後,信息傳到延腦的咳嗽中樞,咳嗽中樞立即發出命令,經神經傳到呼吸道平滑肌、呼吸肌和喉頭肌上,引起咳嗽動作,促使呼吸道的痰液或異物排出體外。所以從生理上而言,咳嗽是一種保護性反射,起著清潔呼吸道的作用。

但是,現在的患者普遍是一見咳嗽就吃止咳、鎮咳藥,有的還用上了新一代的抗生素。生怕咳傷了肺,多咳了引起氣管炎,其實這都是不科學的,有時不僅幫不上什麼忙,還幫了倒忙。

止咳藥之所以能止住咳嗽,是因為它能作用於咳嗽中樞、呼吸道感受器和感覺神經末梢,抑製咳嗽反射;但它可能造成痰液瀦留在呼吸道內,阻塞呼吸道,甚至繼發細菌感染,使病情惡化。有的患者急於止咳,結果用藥強行抑製咳嗽動作,痰液堆積在氣管中咳不出來,致使胸悶難受,咳嗽症狀加重。因此,對於急性期屬實熱痰壅的咳嗽痰多患者,切忌過早使用止咳藥。如西藥中的可待因、托氏散、咳必清、咳美芬;中藥中的罌粟殼、訶子肉都在禁忌之列。

哮喘患者背不得

“醫生,快救救我父親!”隨著喊聲,一位顏麵青紫,呼吸、心跳停止的老人被背進了急診室。當即心電圖顯示一條直線。此時再高明的醫生也回天無術了。

這位老人患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已二十餘年。此次發作,呼吸困難加重,不能平臥,大汗淋漓,煩躁不安,口唇及指(趾)端發紺,兒子忙亂地找人將患者背送下樓。剛背上患者就發現患者咧嘴呼吸。當乘出租車到醫院時,開頭的一幕出現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背送哮喘發作患者這一不當的急救轉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的死亡。哮喘發作時,全身極度缺氧,呼吸肌最大限度地工作,吸入更多的氧氣和更多地排除肺內殘餘氣體,以緩解體內重要器官缺氧,這是一種代償方式。如果背送患者,正好壓迫胸腹部,限製了胸腹式呼吸,加重了全身缺氧,無疑雪上加霜,嚴重時可致使患者呼吸衰竭,呼吸心跳停止。

哮喘發作時,應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取坐位或半臥位,解開領扣,鬆開褲帶,避免胸腹受壓和不必要的搬動。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老年患者原有心髒病史,可能是心源性哮喘,應立即舌下含服消心痛或硝酸甘油片1—2片;如果是支氣管哮喘,應盡快脫離過敏原,有氣管擴張氣霧劑應立即讓患者吸入2—3次。一旦心跳呼吸停止,應盡早行人工心肺複蘇,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哮喘嚴重時,需肌內注射或靜脈給藥,同時吸氧,多數經治療後病情均能緩解,病情穩定後在醫務人員護送下,用擔架或靠背椅保持患者坐位,將患者安全轉送醫院。

喝酒、吃火鍋會誘發哮喘

吃火鍋、嚐海鮮、喝酒這些活動在喜慶的時候在所難免,但是這對哮喘患者來說是誘發發作的病因。曾經就有報道一位小夥子吃了羊肉火鍋後發生嚴重的過敏性哮喘,呼吸心跳幾乎停止。

這位小夥子淩晨2點,由120急救車送進醫院急診室。急診室醫生檢查發現,小夥子因嚴重的哮喘呈持續狀態,造成身體缺氧,全身灰暗,意識消失、大小便失禁,每分鍾心率隻有40次,呼吸處於停止狀態。醫生們緊急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保持患者的呼吸、抗過敏治療等。經過2個多小時的搶救,患者終於清醒過來,上午轉入醫院呼吸科繼續治療,並脫離了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