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車圈裏的平凡人
觀察
作者:劉亞
帶著黑框眼鏡,精心燙染的頭發,淺藍色襯衣加五分休閑褲,當年的“二環十三郎”,如今年屆33歲的陳震看起來是個斯文又時尚的年輕人。接受采訪時,陳震惜字如金、語速極快,“是”、“不是”、“不知道”幾乎能概括他大部分的回答。隻有談到賽車時,他才會情緒高昂地說上一些與“速度與激情”有關的事兒。
“二環十三郎”的故事聽起來頗有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味道。九年前,陳震駕駛一輛改裝過的白色高爾汽車,在晚上九十點鍾,正常車流量的情況下,以13分鍾跑完全長32.7公裏的北京二環路,從而成為北京地界上頗具傳奇色彩的名號。不過在風光之後,陳震也成為北京因飆車被拘留第一人。
九年之後,陳震早已成為一名業餘賽車手,屢屢捧得職業摩托車賽的冠軍獎杯,同時成為獨立車評人,經營著自己的車評節目《蘿卜報告》。4月11日大屯隧道案之後,陳震的微博立即被人們“觀光”,盡管他在微博裏歎息“又躺槍了”,網友們還是調侃他“你已不在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現在的他談起風雲過往以及被拘留的“滑鐵盧”,更多的是坦然、習慣,甚至還能以此寫出一本類似自傳小說的《二環十三郎這名字真土》。他也會打趣地說,年輕人犯了錯,付出了代價,然後改正,多麼勵誌啊。
然而,在普通人眼裏,飆車、賽車多多少少會與富二代、權錢等字眼扯上關係,甚至還帶有一些神秘色彩,陳震更像是這圈子裏的“異類”,或者說“平凡人”。
盡管他開的車是卡宴和寶馬,卻自認是“屌絲”。出身於普通工薪家庭,高中未畢業便進入社會打工,從網站裏的程序員一步步成為賽車手、主持人,陳震或許更能理解掙錢的不易。在他主持的汽車節目裏,他坦言這檔節目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周末聊天時多一些吹牛的談資。錄節目時,他能對著攝像機情緒高漲地自言自語幾十分鍾,提出各種一針見血的專業車評,也能像和朋友交流一樣將滿腦子的想法一吐為快,親和力十足。這也是為何他在網友中呼聲極高的原因。
采訪結束後我們和陳震合影,他很有禮貌地彎下腰並衝著鏡頭笑。我突然就理解了他所說的,就像有的人喜歡打遊戲,有的人喜歡踢足球或打籃球一樣,自己不過是一個喜歡玩車的普通人,和其他年輕人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