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輻射,生命無法承受之重(4)(3 / 3)

問:照X線你“防護”了嗎?

提示:到醫院做x射線檢查,患者有權利要求醫生提供防護服。X射線雖有輻射,但偶爾一兩次短時問的檢查,對人體危害有限。孕婦、小孩做X射線檢查時,一定要穿防護服。

一個12歲的法國男孩到民航總醫院放射科拍胸片,他看到技師沒有提醒他要做防護,也沒有給他穿鉛圍裙等防護衣具,就扭頭離開了。

他告訴醫院的大夫,在法國,患者拍胸片的時候大夫要告知X線的危害,並且給患者穿鉛圍裙、戴鉛帽和鉛圍脖等防護用具,這已經是一個程序了。

正是這件事,引起醫院的高度重視,醫院給患者配備了防護用具,還專門對拍X光片等射線檢查的防護做了明確規定:患者做這類檢查之前,技師必須明確告知射線的危害,並且讓患者穿戴防護用品,尤其對孕婦和未成年人更要特別關注。

無獨有偶,某外語學校來自英國倫敦的英文外教約翰感覺胸悶,並且咳嗽不止,就到一家知名醫院放射科接受胸透檢查。由於醫院沒有告知並且也沒有給受檢者準備必要的防護衣具,約翰拒絕檢查,憤然離開。此事被當地媒體披露後,引起強烈反響,當地衛生部門高度重視此事,要求各大醫院在10天內把防護用具配置齊全,並且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100年前,德國人倫琴發現x射線,由此開創了醫學放射學。20世紀70年代,英國人漢斯菲爾德發明計算機層麵照相術(CT),使得X線可以觀察到人體的軟組織,引起放射學的一場革命。醫生可以看到患者身體內部的情況,對疾病的治療進行定位、定性,有的放矢。人類剛把x射線用於醫學時也不知道它還會對人體有害,在實踐中發現使用射線過多的人出現脫發、腹瀉、皮膚潰瘍,甚至皮膚癌、白血病等,才逐漸認識到X線也是雙刃劍,如果超劑量使用,對人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為用好這把“雙刃劍”,國際社會對正確使用x射線做了一係列嚴格規定。我國在20HD2年1月3日發布了《國家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用放射射線)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應當按照操作規程,嚴格控製受照劑量,對鄰近照射的敏感器官和組織應當進行屏蔽防護。對孕婦和兒童進行醫療照射時,應當告知對健康的影響。”衛生部在《醫用X線診斷防護安全操作要求》中還明確規定,對人體敏感部位和組織(如性腺、甲狀腺、乳腺等)應采取適當屏蔽保護。

胸透是一種常用的射線檢查方法,它利用了x線的穿透性、熒光性和攝影效應的特性,當X線穿透人體不同組織時,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達熒屏上的x線量就有差異,形成黑白對比不同的影像,為醫生的診斷提供依據。胸透檢查一般在數十秒,對人體的危害有限。成年人一年內做一兩次胸透幾乎沒有明顯危害。但由於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細胞分裂活躍,比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齡越小越敏感(胚胎組織對射線更敏感),會造成部分機體細胞受損,這些受損細胞如果沒能自我修複(也可能是異常修複),就會殘存於機體裏,像“定時炸彈”,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況下,開始瘋狂複製,成為一個癌症病灶。所以說,放射檢查次數做得越多,誘發癌症的概率就越大。

我國的兒童放射衛生防護標準明確規定,不能把肺部的常規檢查作為幼兒和青少年的常規檢查(如體檢)項目。

“如果不是這位外教,我們不知道‘吃’射線還要‘吃’多久?”

外語學校外教約翰質疑並投訴他在拍x光片時得不到屏蔽防護的事件曝光後,在市民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其實,反映射線存在可能誘發癌症等嚴重疾病危害,要求進行防護的,約翰並不是第一個。綜合各方麵反映的情況證實,在約翰之前,在當地,至少有兩個家庭,既作為醫生也作為射線的受害者,向有關醫院反映並建議過。

一著名老中醫、骨科專家郭先生,生前曾多次建議醫院給患者提供必要的防護,即使這種檢查隻有幾秒鍾,防護也是必要的、必需的。

然而,由於各種因素和實際操作中的情況,郭先生的這個建議始終沒有被采納。

“事實上,爺爺也是x射線的受害者。”郭先生的孫女郭女士日前痛惜地說,“爺爺長期在射線下為病人做正骨手術,缺乏應有的防護,被射線誘發癌症的手指,在耄耋之年不得不截去。”

該市還有一位祖孫三代從事醫務工作的田先生,在約翰事件發生後致電媒體:他爺爺使用的是手提x射線機,一直在x射線下工作,如今身患多種疾病,都和射線有關,盡管多次建議醫院領導加強射線防護,但始終沒有得到重視。衛生行政部門也沒有監管,對患者的防護更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