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的飲食也已達到了我們古時候富貴之家的水平。這種“富貴”對於人體的健康來說其實是一把雙刃的劍,從一方麵來講,人體獲取的營養更多了,身體素質也普遍性的有所提高了;從另一方麵來說,我們生病的幾率也隨著對“富貴”的享受慢慢地增加了。
史書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清代浙江省吳興縣姚莊有位富商,世代經營首飾和祭服,可以說家世極其富貴豪華。這位富商慣吃膏粱美味,以至於腹肉十分肥胖。這一日,他突然催促管家拿來一竹板,他脫下褲子,讓家仆打他二十竹板。後來,這件事情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如果仆人一次打得輕了,便會受到富商十分嚴重的懲罰和嗬斥。他要求仆人每一下都必須用力重打,隻有這樣,他才會感到痛快。這樣一打就是好幾年,富商也逐漸地覺得自己的身體舒服多了。他們莊附近,有幾個高明的醫生聽到這件事後說:
“這是因為他好食辛辣發物,致使熱毒鬱滯經絡髒腑,形成這種奇癢怪病,挨打以後,熱毒漸漸消散。不然,熱毒上攻,便會引起惡瘡發背而導致死亡,這是一種富貴病啊!”“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所謂“膏粱”,是指精美的飲食,也代指富貴生活。具體地來說,“膏”主要是指油脂、肥肉,“粱”主要是指精米、精麵,也就是精加工的細糧。
在日常飲食中,細糧品種本身的粗纖維含量就低,澱粉、蛋白質含量都較高。再經過機械精加工以後,蛻去了皮殼,磨細過篩,進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黏性、不會粗礫難以下咽,口感、色澤都是上乘。五穀蛻下的皮殼為糠,曾經在大多數窮苦老百姓隻能吃糠咽菜的年代,那時的膏粱也就成了一種富裕的象征。
在今天,很多家庭都已達到了“膏粱厚味”的程度。以前,每到過年才能吃上的飯而在今天已經成為了家常便飯。如,黃糕裏再包上餡,用油炸了吃油糕;再擺上七大盤八大碗雞鴨魚肉;為了刺激人的食欲味覺,還不斷地大量使用辛香、麻辣、鮮鹹的調料,比如味精、辣椒,花椒甚至大煙殼等;
水煮魚、香辣蟹、麻辣小龍蝦算是集大成的幾道菜,在今天也見怪不怪了。
今天的人們實乃是食不厭精,已到了極致。
正所謂“物極必反,泰極否來”。結果呢?富貴病就向我們大踏步走來了。《黃帝內經》中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現在對於疔字的解釋存在爭議,本文中意指由於膏粱厚味而引發的各種病症)。”膏粱厚味吃多了,不僅臉上會起痘痘,口舌生潰瘍,身上張疔瘡,咽喉動輒膿腫,就連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淋漓澀痛、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也會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