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曆來被人們視為是人類生存的四大源泉,缺少了任何一個都會危害到我們的健康和生命。“日光不照臨,醫生便上門”,一個長時間不被陽光沐浴的人,是會生出許多疾病來的。“太陽是個寶,曬曬身體好”,這條諺語的意思是說,經常曬曬太陽,對於我們的健康大有益處。
曬太陽對人體的好處是多方麵的。尤其在寒冷季節的晴朗之日曬曬太陽,不僅給人溫暖,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還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對佝僂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複健康有一定的益處,尤其對嬰兒軟骨病有預防作用。
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一般細菌和某些病毒在陽光下曬半小時或數小時,就會被殺死。例如,結核杆菌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能生存幾個月,但在陽光照射下隻能存活幾小時。
曬太陽對於孕婦來說是最有好處的。因為,孕婦曬太陽不僅可以為自己更可以為寶寶補充鈣。這是因為,太陽光中有三種光線,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紫外線照到人體的皮膚上,可穿透皮膚表麵,作用於皮下的脫氫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幫助骨骼生長,抗佝僂病。在沒有維生素D的情況下,人體對鈣的吸收就會大打折扣。從懷孕五個月起,孕婦最好每天喝250毫升的牛奶、配方奶或酸奶,同時在飲食上注意攝取富鈣食物,如海帶、紫菜、豆類、奶類、蝦皮及芝麻醬等。孕產婦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一些鈣片和維生素D,也有益於鈣的吸收。所以說,勤曬太陽對於準媽媽而言,是一個既重要而又經濟的補鈣良方。
曬太陽時,最好選擇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後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鍾為宜。對於年老體弱者,最好應選擇日出後的半小時內,作為曬太陽的開始時間,這時的空氣濕潤又清新,這時的陽光溫暖而又柔和。此外,曬太陽時最好穿紅色服裝,次選白色服裝,禁忌黑色。
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會使人反應遲鈍,可誘發皮膚、肺方麵的疾病。20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盛行的“日光浴”之所以未能在全世界持續流行,就是因為在日光浴的過程中,皮膚長時間遭暴曬,損害了皮膚組織,對健康有不利影響。
皮膚癌和皮膚光老化是紫外線輻射造成的日曬傷、細胞DNA傷害、皮膚細胞氧化和免疫係統機能被抑製的最終結果。如果這時能及時地限製日照,並使用防曬產品等防護措施,就可以幫助皮膚減低紫外線輻射的危害。
當我們準備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出門時,以下幾個擦抹防曬產品的訣竅是一定要掌握的:
出門前半個小時,將防曬乳液均勻地塗抹在皮膚的各部位,用量時不宜太少,同時不要忘記了嘴唇、眼睛、鼻子以及耳朵的防護。
針對肌膚較油、容易長青春痘的人,應選使用起來清爽不油膩的乳液狀產品,千萬不要使用防曬油、隔離霜類的防曬品。
一般來說,隻要你的臉蛋不是太大,包含臉部及頸部,大約每次要擦上牙膏管擠出約3厘米左右的量最為適當。
為免肌膚色素沉著,我們盡量不要吃太鹹或太辣的刺激性食物。
兒童專用的防曬產品,不要和成人的防曬產品混用。男士也最好不要用女士用的防曬霜。
貼心叮嚀吃了光敏性蔬菜,不要曬太陽
有的人為了減肥而長期吃素,可是若在紫外線照射強烈的情況下,吃多了光敏性蔬菜,對日光敏感者就極易得上植物性日光性皮炎。
菜市場上常見的芹菜、萵苣、油菜、菠菜、莧菜、小白菜等都是光敏性蔬菜。紫雲英、灰菜、芥菜、馬蘭頭、馬齒莧、紅花草、羊蹄根等也是含有光敏性物質的蔬菜。另外,部分中草藥裏也含有這種光敏性物質,因此進服中藥後,也最好不要過多接受陽光照射,以免發生皮膚反應。
每年5~8月是植物性日光性皮炎的高發期,此時如果過量食用這些蔬菜之後再曬太陽,皮膚便會出現紅斑、丘疹、水腫等症狀,還可能出現淤點、水皰甚至是大皰,嚴重者還可能出現皮膚潰瘍和糜爛,皰液可能是清色,也可能帶血。病發部位多集中在麵部、頸部、四肢外側等。
根據人體對日光敏感程度的不同,強過敏體質的人吃了上述光敏性蔬菜再暴曬於日光下,可能半個小時甚至10多分鍾後就會出現該病症狀,在同等條件下非過敏體質者可能要在2~3個小時後才會發作。
對室內工作者而言,這種發病的機會就可以忽略。外出遊玩或在日光下工作時,該病最易發作。因此,外出旅遊或需到日光下工作前,不要吃光敏性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