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不淨,吃了沒病”,這句話曾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影響較深,但今天已經不同於昨天,過去的食物就算不幹淨,也隻是沾了一些灰塵,即使吃進肚子裏也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可是,在各種汙染日趨嚴重的今天,如果我們還一如既往地奉行“不幹不淨,吃了沒病”,就是對自己身體的不負責任。俗話說“病從口入”,人體的許多慢性疾病就是由於不注意飲食衛生而引起的。
如今的食物遭遇著各式各樣的汙染,如細菌及其毒素、黴菌及其毒素、寄生蟲、病毒等微生物,以及農藥、鉛、砷、汞等化學物質,這些均對人體有一定的危害,其危害程度與人體攝入的毒素種類、數量也是密切相關的。
如果超過了人體的耐受量,機體就會發生相應病變。比如,一次攝人大量上述某種毒素,機體會產生急性中毒反應;如果長期小劑量地攝入這些毒素,就會引起機體的慢性中毒。所以,在日益複雜的今天,我們更要以客觀的態度來對待我們飲用的食品。在飲食衛生方麵,我們要謹記“不幹不淨,吃了生病”這句話。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有一些貌似衛生而實際並不衛生的飲食習慣和行為出現,但很多人對此尚未重視起來,這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
1用白紙包食物
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幹幹淨淨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衝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汙染食物。
2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裏使用一周後的全新抹布上,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人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將抹布充分清洗幹淨再使用。
3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指出,即使把水果上麵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人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隻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了,還是扔掉為好。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做到飲食衛生更是有必要的。
在吃每一頓飯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向孩子提出一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你洗手了嗎?而小孩子老是會忘記這個步驟,但是洗手又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在一天中孩子的手會接觸許許多多的東西,例如開門、擺弄玩具、玩沙子、擦鼻子,這些接觸都會使孩子的手帶上一些人們肉眼所看不見的細菌。在許多攜帶的細菌中,其中一些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生病。要讓手上的細菌不帶到食物和餐具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洗手,洗手時還要注意讓孩子充分搓手,把指甲和手掌都洗得幹幹淨淨。此外,小孩子的免疫力比大人要差,哪怕隻是很少的細菌也會導致孩子有所反應,如頭疼、惡心等。所以,作為父母,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