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自古就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說法,意思是說,冬天易得的病在夏天治療效最好,夏天易得的病在冬天治療效最好。
1冬病夏治
冬病,簡單說就是在冬天容易發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冬病在夏天疾病緩解期的時候進行治療,以減少在冬天或者春天發作次數、緩解發作程度的療法叫“冬病夏治”。
冬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沒有火力”。
通常的症狀表現為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上叫做“陽氣不足”,也就是說自身的熱量(能量)不夠,產熱不足,寒從內生。
這樣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覺也要蓋著被子,穿著襪子。那麼,冬病為什麼要夏治呢?這是因為,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就偏於虛寒,再加上冬天的環境也是寒冰一片,兩寒夾擊,便有了毫無解凍的可能。所I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一個人在雨天裏晾衣服,是非常之困難的。而在盛夏之際,外界是暑熱驕陽,裏麵是心火正盛,這時候人體內的積寒也是最易被趕出來的。所以,冬病要夏治。
但是,如果一個人陽氣衰弱,裏麵沒有推動之力,人就會在夏天錯過排寒的大好時機。有的人體質本來就有些陽氣不足,夏天再痛飲去暑的飲料,如冰鎮啤酒、涼茶、果汁等,然後還整日在空調房間裏工作,這會“陳寒未去,又添新寒”。我們要知道,寒氣是會沉積的,且身體被寒氣侵襲的地方,必會氣血淤阻,這也叫做“寒凝血滯”。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積寒,等到秋風一起,外寒複來的時候,就又會內外交困了。所以,冬病要夏治才最為有效。
冬病夏治是順應四時的規律,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以養人體之陽氣。陽氣旺,則肌腠固密,外邪不能侵入,因而“夙根”可除,舊病也不會再發。
冬病夏治的效果最為理想的是呼吸係統疾病,其適應症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中醫辨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的患者。
冬病夏治也適用於怕冷、怕風、平時易感冒或冬季反複感冒的虛寒體質的患者。此類患者常見症狀有:咳、喘反複發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後症狀明顯加重,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緊或滑。
冬病夏治雖有效,但並不適用所有人。冬病夏治適用於病性屬寒、屬陰的患者或體質偏寒、陽虛的人,而不適合非虛寒性的疾病如痔瘡、咳血等或體質陽熱亢盛的人。
2夏病冬治
夏病,簡單說就是在夏天容易發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夏病在冬天疾病緩解期的時候進行治療,以減少在夏天發作次數、緩解發作程度的療法叫“夏病冬治”。
冬季是大自然萬物收藏的季節,人體當然也不例外,此時調治進補是最容易為人體所吸收和貯藏的。根據中醫“夏病冬治”的原則,常在秋冬或冬春之季,一些夏病患者健康情況尚可,食欲較好,大便正常的時候,積極運用相應的調治方法,或補益脾胃,或滋陰養血,或滋補肝腎,使之增強體質,可使原來常發的夏季病症顯著減輕甚至消除。
夏天常見的疾病有疰夏(俗稱為“苦夏”,是指患者一到夏天則有全身不適、頭暈頭痛、倦怠乏力、心煩多汗、不思飲食、胸悶氣短、低熱等一係列症狀)、夏季皮炎、消化不良等,患者均可以在冬天進行治療。凶為這些病人,大都體質虛弱,或脾胃虛弱,或肝腎兩虧,或受了暑熱之氣和暑濕之邪,容易發病。此外,一些易春夏發作的慢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結腸炎、頸肩腰腿痛,以及潰瘍性結腸炎、腸功能紊亂、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甲亢、複發性口腔潰瘍、癲癇、汗症、紅斑狼瘡等,常在夏季好發或加重,均適宜在冬天診治。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冬病夏治,還是夏病冬治,我們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地向醫生做出說明,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小貼士怎樣治療凍瘡與腳氣1冬病夏治治凍瘡凍瘡多在寒冷季節發作,適宜冬病夏治。患者可在三伏時節進行治療。
配方:桂枝25克,紅花、紫蘇葉、附子、荊芥各10克,生薑30克。
用法:將上藥一起加水煎煮後去渣取汁,然後用此藥液熏洗患處。每日1劑,一般10天為一個療程。
2夏病冬治除腳氣腳氣多在夏季發作,適宜夏病冬治。患者可在三九時節進行治療。
配方:黃柏15克,白蘚皮30克,白礬12克,苦參25克,蛇床子20克,地膚子20克,土茯苓20克,醋1500克。
用法:把上述藥和醋放入壇內,將蓋蓋嚴,浸泡7天。每晚溫熱後泡腳,每次40分鍾左右,1服藥可用7天,一般7天見效。為徹底根治,可繼續泡腳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