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寬地寬,不如心寬”這句養生諺語的意思是,住多寬大的房子,有多寬大的土地,也不如心寬讓人舒服,旨在說明心寬對於人的重要性。
心不寬者,就是心胸狹窄者,凡事斤斤計較,這種意識和精神麵貌就像毒藥,會通過情緒直接影響大腦活動,不斷削弱人的免疫係統,最終誘發疾病。心寬者,身體就會舒暢,身體舒暢,心情就爽快,心情爽快則會遠離疾病。
俗話說:“心寬體胖。”這裏所說的“胖”並非指肥胖,而是指身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事實也證明,心寬者不僅體壯,而且心理也健康。相反,那些心地窄小連一句話都不容的人,往往經不起挫折和失敗,比起心寬的人,他們更容易患病,尤其是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心寬既是一種心理健康的明顯標誌,也是養生的靈丹妙藥。
俗話說:“出門都有三不順。”誰的一生都不可能完全一帆風順。例如,清晨起床去上班,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或在十分擁擠的汽車上,你常會被人碰一下,有時還會被碰傷;上班之後,在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出現意見分歧和發生爭執也是常有的事;晚上下班回到家裏,感到的也不全是溫暖和快樂,家庭裏令人煩心的事也很多,對於家庭負擔較重的中年人來說,更是如此。
上述種種不快和煩惱的事情,都會發生在每一個人的生活或工作中,但它們作用於不同人的身上,結果卻大不一樣。如果是心寬者,便不會過於計較這些小事,他們嚴於律己,寬厚待人。在他們看來,遇到點麻煩,吃了些虧,沒什麼了大不了的,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因此,這類人在一般的困難和挫折麵前,內心不會有強烈的波動,這對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相反,這些事若發生在心窄者的身上,他們就會感到難以承受,常常是越想越覺得別扭,越想火氣越大,內心充滿著矛盾和痛苦。由於來自生活的劣性刺激是源源不斷的,這些人內心的矛盾和痛苦也是不斷的,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
那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怎樣才能做到心寬呢?
1凡事要想得開
想得開是一個人心靈的“空調”,是生活的技巧、處世的藝術和為人的哲學。想得開,一些壞事可能就會變為好事,失敗也許就會轉為成功,悲愴或許會化作喜悅。我們知道,我們無法控製某些事,但我們能控製自己。我們應該有這樣的心態:雖然失去了燦爛的朝霞,但我們可以擁有輝煌的夕陽,那是一種感動;雖然失去了甘甜的瓊漿,但我們可以擁有臥薪嚐膽的希望,那是一種領悟;雖然失去了春天動人的鮮花,但我們可以去擁有秋天迷人的果實。當我們這樣去想不如意之事時,一切就會變得好起來。
2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是一帖養生保健的良方。養生從“心”開始,知足則常樂,常樂則無憂,無憂則心不煩,心不煩則神不擾,神不擾則長壽,這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有句話說得很好:“官大官小,沒完沒了;錢多錢少,夠用就好”
健康身體,無價之寶;知足常樂,憾事全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足常樂是一種高尚道德的具體表現,是一種心理的調度和滿足,更是一種心理的安慰和平衡。當你平安地生活著的時候,請提醒自己:“我正生活在快樂與幸福之中。”並用這樣的心態時時提醒自己,非分之念莫生,非禮之事莫幹,非義之財莫取,要時刻感悟到這種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