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肥胖的概念與診斷方法(1 / 1)

肥胖是人體內含有多餘脂肪的一種病態,是營養過剩的表現。醫學家給“肥胖”下了這樣的定義:肥胖是指當人體攝取食物過多,而消耗熱量的體力活動減少,攝入的熱量超過了機體所消耗的熱量,過多的熱量在體內轉變為脂肪大量蓄積起來,使脂肪組織的量異常增加,體重超過正常值20%以上,有損於身體健康的一種超體重狀態。具體來說,肥胖有以下幾種評價方法。

標準體重

成人男性標準體重=(身高cm-100)×0.9成人女性標準體重=(身高cm-100)×0.85兒童標準體重=年齡×2+8(1.3m以上的按成年人體重計算)一般來說,超過標準體重的10%,稱為超重;而超過20%,就屬於肥胖了。肥胖又根據超過標準體重的程度而分為:輕度肥胖(超重20%)、中度肥胖(超重30%)和重度肥胖(超過50%)。但是對健美運動員而言,即便體重超過20%,亦不屬於肥胖範疇。

體重指數

醫學上經常使用體重指數(BMI)來衡量一個人胖或不胖,也就是根據體重和身高而衡量人的體重高低的指數。計算的方法是:BMI=體重(公斤)/[身高(米)]。

世界隆重組織擬定的世界標準是:

正常體重:體重指數=18~25超重:體重指數=25~30輕度肥胖:體重指數>30中度肥胖:體重指數>35重度肥胖:體重指數>40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個體重標準是根據歐美白人為基準製定的,對亞洲人不完全適用。

脂肪厚度

臨床上除根據體征及體重診斷肥胖外外,還可采用皮膚皺摺卡鉗測量皮下脂肪厚度來判斷。人體脂肪的總量的1/2~2/3貯於皮下,所以測量其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測量簡便、可重複。常測量部位為三角肌外皮脂厚度及肩胛角下。成人兩處相加,男性≥4cm,女性≥5cm即可診斷為肥胖。如能多處測量則更可靠。

肥胖指數

肥胖指數=身高(厘米)——體重(千克),分度:肥胖指數≥100者為不胖,肥胖指數為90左右者稱輕度肥胖,肥胖指數≤82者為過度肥胖。

總之,評價肥胖程度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所測量的部位不同,對同一患者應用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結果。用發展的眼光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營養更加豐富,身高、體重在同年齡不同年代中也有明顯不同。一種評價標準的應用期限一般為5~10年。

愛心提示

目前,肥胖人口日見增多,全球已達12億。聯合國環境調查組織——世界觀察協會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表明:肥胖正在成為世界範圍的一個主要問題。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全世界超重人數大幅度增長,已有12億人口。美國有55%的人超重,23%的成人肥胖,20%的兒童肥胖或超重。在英國,有20%的婦女和16.7%的男性肥胖;45%的男性和33%的婦女超重。在西方國家,每年花在肥胖症上的支出占醫療總支出的2%~5%左右。據我國有關部門公布的數字,我國肥胖人口已達7000萬左右,占總人口的4%-5%;我國城市人口中有17%是肥胖者,大中城市肥胖人口占總人口的30%多,兒童有51%是肥胖者。由此可見防治肥胖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