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貴州旅遊業融合形式
(一)產業間融合
旅遊業屬於第三產業的範疇,產業間融合指旅遊業與第一、第二產業的融合。目前,旅遊業與第一、二產業的融合主要以工業和農業觀光旅遊的方式為主。工業旅遊方麵,貴州工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與旅遊業融合的程度還較弱,僅有以貴州茅台酒廠等為代表的工業園區參觀型旅遊方式。農業旅遊方麵,貴州目前主要采取農旅互動的融合方式,實現農業與旅遊業共同發展,如黔東南州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依托的鄉村旅遊等農事體驗旅遊,如:西江千戶苗寨,融合了農業體驗和休閑旅遊等多種方式的旅遊模式,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目光。
(二)產業內融合
所謂產業內融合,指的是旅遊業與第三產業內其它產業的融合,主要通過資源融合、技術融合和市場融合三種路徑來實現③。從資源型融合來看,貴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黃果樹瀑布,荔波的大、小七孔景觀等。同時,貴州也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通過市場選擇,政府引導打造出了“多彩貴州風”、“多彩貴州城”,“貴州侗族大歌”等一係列膾炙人口的文旅融合節目;第二種融合方式是與旅遊有關的行業進行技術型融合,貴州省旅遊局建設的旅遊信息發布平台、金融支付平台、景觀燈飾展覽等通過數字電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術滲透到旅遊業的運作管理之中;第三種融合方式是與旅遊服務的相關產業進行整合,形成“食、住、行、遊、購、娛”六要素完備的旅遊產業集群。
四、貴州旅遊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貴州積極探索旅遊產業發展的新途徑,即旅遊產業融合。不過,貴州旅遊產業在整個西南地區起步較晚,旅遊產業融合發展還屬於起步階段,麵臨諸多問題。
(一)產業基礎薄弱,融合發展麵臨激烈競爭
貴州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相對落後,各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發展不夠重視,旅遊相關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緩慢,導致貴州旅遊業起步較晚。此外,貴州省缺乏大型企業,無法通過企業之間的幫扶形成產業合力,帶動大產業的形成。目前,貴州省還沒有已上市的旅遊企業,在旅行社數量、五星級酒店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與周邊省份還有不小差距。貴州雖然擁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但旅遊資源開發類型比較單一,大麵積開發必定會引起惡性競爭和環境保護問題,特別是雲桂兩省民俗文化資源和岩溶資源開發已頗具規模,所以貴州旅遊融合發展麵臨著激勵的競爭。
(二)旅遊資源尚未有效整合
貴州旅遊資源豐富,並且分布廣泛。然而,因其自身地理和曆史的原因,以及國家發展規劃的需要,區域之間協作受限於地理和行政因素的限製,旅遊資源優勢未能形成合力。從2012年貴州省旅遊局統計的國內遊客消費結構來看,主要以交通(12%)、住宿(10%)、餐飲(13%)和購物(21%)為主,在景區遊覽,娛樂活動等方麵花費較少。貴州旅遊業消費結構不合理,需要通過進行產業之間的協同合作(融合),形成以“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為核心的產業鏈條,在產業集群化效應的作用下,促進貴州產業結構不斷升級。
(三)旅遊融合程度還不夠
貴州旅遊業融合程度低,主要表現在融合簡單化,產品之間關聯度較差。以貴州黃果樹瀑布為例,打造的是以觀光旅遊為主的遊覽模式,而與民俗文化的結合很少,實景演出類的表演節目也沒有。即黃果樹5A景區更多為傳統的觀光旅遊模式,與時下遊客更重注的體驗式旅遊模式脫節。與貴州毗鄰的雲南,目前已經完成了旅遊業的空間布局,形成了以滇中旅遊區為主,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東南和滇東北圍繞其間的六大旅遊片區。特別是滇西北旅遊區,已經形成了大理——麗江這一條黃金旅遊線路和沿線的配套旅遊相關產業。反觀貴州,雖然重點打造“100個旅遊片區”初具規模,但是景區建設比較分散,沒有通過優勢互補形成精品旅遊線路,而且各種配套設施建設也還不足。
(四)體製機製與旅遊產業融合不相適應
貴州旅遊發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旅遊相關產業現有體製機製與產業間高度融合發展的需求不相適應。當前,相關產業體製的改革正在推進過程中,需要穩步解決的問題較多,包括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之間還存在政府與事業單位責任不明晰,政府與企業權利與義務不明確等問題;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過分強調政府幹預,忽視市場自我調節機製;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和政府職能部門條塊分割,嚴重製約著貴州旅遊業的融合發展之路。
五、促進融合發展對策建議
貴州的旅遊經濟在“十一五”期間呈現出持續穩定的快速增長,大有趕超雲南、四川之勢。貴州的旅遊產業融合程度還不夠,尚有很多潛力可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改進,使得貴州旅遊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利用區位優勢,定位自身發展
貴州具有旅遊資源量多質優的優勢,但我國西南省區之間存在著旅遊資源相似及現有旅遊產品同質性的問題。相較於西南其他省份,貴州省的旅遊業發展整體水平與其有一定差距,這就決定了貴州在旅遊開發上不能局限於省內,而是應該在整個西南地區對旅遊資源加以認識和定位,利用貴州連接西南地區與中東部地區的樞紐性區位優勢,尋找貴州獨有的特色景觀,如:黃果樹瀑布,茂蘭的岩溶森林生態係統,安順的屯堡文化等俱為貴州所獨有。通過打造屬於貴州特色的旅遊精品線路,使其成為外界認識貴州的名片,構建多產業聯動的產業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