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融合視角下貴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初探
區域經濟發展
作者:賴曉璿
【摘要】旅遊產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其產業特性決定了它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政策法規的不斷改善,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化,呈現融合發展態勢。近年來貴州旅遊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本文主要從產業融合的角度分析貴州旅遊業發展現狀及麵臨的問題,進而對貴州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旅遊產業 產業融合 發展
一、研究背景
上世紀70年代初期,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技飛速發展,使得基於工業革命和電氣化革命以來所形成的產業之間的專業分工界限逐漸模糊,技術的創新和政府政策的不斷完善使得各產業在邊界處不斷融合,新業態也由此產生。由於新業態逐漸成為價值的主要增長點和經濟增長最活躍的地方,許多演化經濟學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產業融合的理論,用以解釋這一產業創新對推進全球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對於產業融合的理論,既有美國學者格力斯坦等定義的“作為適應產業增長而發生的產業邊界的收縮或消失”,也有歐盟委員會在其綠皮書中定義的“產業聯盟,技術網絡平台和市場三者的融合”。日本學者植草益將產業融合定義為不同產業或市場的產品因技術創新的替代效應使其轉為競爭關係的一種現象。雖然學者們關於產業融合表述不一,但均認同產業融合是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產業邊界逐步模糊化,最終相互融合的一種經濟現象。
中國在經曆了改革開放初期經濟的高速增長之後,旅遊產業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旅遊產業融合對於推動旅遊產業創新,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旅遊產業核心競爭力以及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貴州作為我國旅遊資源富集程度較高的省份,通過研究貴州省旅遊產業發展和融合現狀,對於推動貴州省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作用,並對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創新有借鑒意義。
二、貴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貴州地處我國西南雲貴高原,是我國旅遊資源最豐富、旅遊類型多樣化聚集度較強的地區之一,包括自然旅遊地、曆史名勝古跡、城市觀光旅遊地和民族風情旅遊地等多種類型。以黃果樹瀑布、荔波小七孔等為代表的喀斯特熔岩地貌最能體現貴州的地域特色;以苗族、侗族為代表的民族聚居區風景秀麗、民族風情濃鬱,豐富的民俗資源極具開發潛力。盡管之前貴州旅遊產業發展比較緩慢,在新世紀之後貴州也充分利用自身旅遊資源優勢,通過學習臨近省份,諸如:四川、雲南和廣西在旅遊開發中的成熟模式,逐漸後來居上。
(一)旅遊規模逐漸擴大
新世紀以來,國家把旅遊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第三產業,從“十一五”以來貴州省主要旅遊經濟指標我們可以看出,貴州省旅遊經濟整體呈現持續穩定的較快增長。貴州省的入境遊人數由2006年的32萬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77萬人次,外彙收入由2006年的11515萬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0143萬美元。在這期間,國內遊客人數從4715萬人次增加到26683萬人次,翻了近6倍。由此帶動國內旅遊收入從377.79億元增加到2358.18億元,增加了6倍。從“十一五”期間的增長幅度來看,貴州入境人數和外彙收入兩個旅遊指標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長率;而國內旅遊人數,國內旅遊收入,貴州旅遊總人數和總收入四項旅遊指標,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長率。
不過,2008年貴州省旅遊入境人數和旅遊外彙收入出現負增長,其他旅遊指標增幅放緩,這與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低迷有關,國內外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有了較大幅度減少。旅遊作為一種消費品需求彈性較大,收入的大幅減少使居民減少旅遊消費。此外,對比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兩項指標,入境旅遊相關指標反映出貴州入境旅遊消費銳減至負增長,而國內旅遊減幅較小。這與我國通過宏觀經濟調控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減少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有關。總體來看,貴州近年來旅遊經濟一直呈現出高增長態勢。
(二)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十一五”時期,貴州省委、省政府準確把握貴州省經濟欠發達、欠開發的基本省情,提出貴州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曆史性跨越,首先要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明確了構建以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重點的現代綜合交通體係的發展思路和措施。公路建設方麵,貴州省以縣縣通高速公路為主要目標,修編完成了《貴州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製定①。預計到2015年,貴州全省實現高速公路總裏程6851公裏(高速公路裏程超過雲南),形成了“6橫7縱”及4個城市環線的總體布局;鐵路建設方麵,貴州充分利用自己西南地區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以貴陽2至7小時通達周邊各省會城市和全國主要經濟區為目標,繼貴陽至廣州快速鐵路提出並得到國家支持開工建設後,完成了《貴州省鐵路網規劃研究》,在此基礎上爭取國家將貴陽至長沙、昆明、成都、重慶、南寧等重大鐵路幹線調整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航空建設方麵,貴州在全省範圍內打造以貴陽國際機場為中心,十三個支線機場圍繞期間的“一幹十三支”航空網絡布局。截止2013年為止,已經建成了其中的“一幹八支”,預計在2017年將實現“一幹十三支”的全線通航。
(三)旅遊投資穩步增長
旅遊業作為貴州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貴州省一直采取合理規劃,不斷加大旅遊投資的方式來促進旅遊經濟的發展。2013年,貴州省積極打造“100個旅遊景區”的貴州旅遊名片,圍繞文化旅遊的戰略定位,旅遊業呈現出結構優化、業態創新、提質增效、轉型加快的良好局麵。2013年貴州旅遊在建項目共計753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1833.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12%。從投資資本構成來看,旅遊投資主要是以社會投資為主。去年社會投資總額為1367.15億元,占投資總額的74.55%。從旅遊投資流向來看,景區外的旅遊交通等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107.74億元,占總額的60.40%;旅遊飯店業的投資占總額的19.11%,達到350.44億元;景區基礎及配套設施投資占總額的13.10%,達到240.31億元;旅遊購物及旅遊演出場所等其他投資額相對較小②。綜合來看,貴州旅遊基礎設施得到逐步完善,旅遊接待水平和能力正在逐步提高,為旅遊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